•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淮安簡史 > 列表
    淮安簡史 共有 167 個詞條內容

    二、金融機構的變遷

        隨著19世紀中葉我國東南沿海門戶被打開,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經營方式在我國的推進,票號、錢莊等舊式金融業已不能適應生產方式發展的需要。進入民國后,新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開始實施,淮安舊有的幾十家錢莊逐步開始轉型或停...[繼續閱讀]

    淮安簡史

    一、財政體制構成

        民國以前,財政收支與課稅主要集權于中央。民國以后,中央政府開始賦予地方財政一定的權限,但在地方財政中,對于省、縣之間的收支范圍如何劃分、各自的權限如何,一直未作具體規定,因此主要財源還由省級控制?;窗藏斦杖氲?..[繼續閱讀]

    淮安簡史

    二、稅收制度變革

        民國政府雖成立于1912年,但實際至1914年淮安才廢府設縣。從進入民國時代起,淮安開始實行地方自治,劃為23區,并設立財政科管理賦稅。1914年,山陽縣更名為淮安縣后,將原設23區改為6市17鄉。1927年,淮安縣公署改稱淮安縣政府,由省直轄...[繼續閱讀]

    淮安簡史

    一、農業概況

        民國時期,淮安時局不穩,加之各種形式的盤剝和自然災害,農民生活日益貧困。許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掙扎在死亡線上。就連較為富庶的南鄉,也有70%的農民淪為佃農。佃農租種地主的土地,每年收獲的糧食交地租以后,所剩無幾。每...[繼續閱讀]

    淮安簡史

    二、種植業

        由于歷代封建地租,高利貸重重盤剝,農民勞動積極性不高,加上戰亂和生產工具落后,糧食品種混雜退化,小農經濟又嚴重缺乏抵御旱、澇、病蟲害的能力,僅能維持較低的生產水平,全縣糧食單產不足60公斤?;窗侧l間農業耕作民國年間...[繼續閱讀]

    淮安簡史

    三、林木漁業

        1. 林業據1949年統計,淮安僅有殘缺林68畝,零星樹木58.2萬株,活立木蓄積量5000立方米,林木覆蓋率為0.02%。綠化樹種有: 旱柳、喬木桑、國槐、榔榆等。栽植數量較少的還有: 刺槐、苦楝、臭椿、香椿、構樹、棒樹、柘樹、小葉楊、側柏...[繼續閱讀]

    淮安簡史

    一、工業發展

        淮安自古以來就是漕運中心和鹽運要津,交通和商業十分發達。清宣統二年 (1910),淮安人李福星就從上海購進一臺木織機,辦起了織布廠。同年,湖南人曹典初等在境內創建長湖墾殖公司,下設織布工場、制繭工場、罐頭廠等等,是淮安有...[繼續閱讀]

    淮安簡史

    二、商業發展

        民國初,城內商業區以響鋪街、南門大街、上坂街一帶最為繁華。菜市場以圍墻巷、興文街市場最興旺。城內西門大街、東門大街,南門外堂子巷以及河北、河下、下關、板閘等地也長期處于繁華狀態。時淮安城內有各類行業70多個、...[繼續閱讀]

    淮安簡史

    一、城市概貌

        民國時期的淮安三城中,舊城不乏修葺。每年有小修基金,來源為存于地方公款公產處的10余處公產房屋租金,又助以地方防務費下撥款銀元400元。1918年,舊城更樓東及紫霄宮等處城池出現缺口,東門城樓倒塌,乃于漕米項下每石帶征1元為...[繼續閱讀]

    淮安簡史

    二、公用事業

        據1919年5月7日《江蘇省公報》,有任姓商人創設淮安振淮電燈公司,被淮安人戚濬呈省以 “防害公共治安,請懇飭縣勒限遷移,以保安寧” 。其后不久,淮安商人楊子湘、徐新伯等合股創辦淮安普明電燈公司,發電廠設于舊城西南節孝祠旁...[繼續閱讀]

    淮安簡史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