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底地震儀
海底地震儀(Ocean Bottom Seismograph)是為在海底觀測地震及其他地殼構造事件引起的微振動而設計的地震儀。
介紹
按用途和儀器裝置不同可分為系留式、自浮式、電纜式和人造衛星式。通常都是在陸上地震儀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特殊元件改制而成。與陸上地震儀相比,脈動的增強和衰減都比較快,其振幅比約有20倍以上的差距。脈動的來源為海洋,并和風、波浪成正比。這種地震儀結構復雜,體積大,造價高,布設和回收都比較麻煩。通過架設海底地震儀可觀測到陸上不易觀測到的前震和微震活動,便于弄清地球構造的區域性差異,是測定海溝、洋中脊附近地震動態和特征的最有力手段。
作用
這些接收器必須有寬頻帶、大動態范圍、高采樣 率,能在低信噪比條件下工作,而且與海底有良好藕合。用計 算機把體波和面波記錄根據遠震走時殘差和近震資料進行三 維層析反演成像,解決圖像識別問題,可以給出海底地層結構 的偽彩色圖像。其尺度大小取決于陣的孔徑,準確度與陣元的 數量和陣的形狀有關。由海底地層結構,可以求得沉積層厚 度、源巖展布和圈閉條件,評估油氣資源,指導下一步勘探。還 可應用于海底工程地質條件分析,找出海底不穩定地區,預防 災害發生。本系統還能用于地下核試驗監測。
事件
2015年1月19日,在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執行科考任務的“科學”號科考船在既定區域投放了7個海底地震儀。這是中國首次在該海域投放這種儀器,所有海底地震儀回饋顯示狀態正常。
內容來自百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