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鞘腐敗病最早于1922年在中國臺灣發現后,江蘇、浙江、湖南等省也有發生。目前主要分布在日本、東南亞、印度次大陸、美國等地。在非洲是早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受害率一般在3%~20%,嚴重的達85%,導致秕谷率增加,千...[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葉鞘腐敗病最早于1922年在中國臺灣發現后,江蘇、浙江、湖南等省也有發生。目前主要分布在日本、東南亞、印度次大陸、美國等地。在非洲是早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受害率一般在3%~20%,嚴重的達85%,導致秕谷率增加,千...[繼續閱讀]
黃化萎縮病又名霜霉病,在國外分布于意大利及日本,在國內東北及臺灣省曾有發生的記載,近年來河北省、遼寧省也常有發現,在局部地區部分田塊曾有明顯為害。2.9.1癥狀病葉一般較肥厚,寬而短,葉面常散生許多圓形或橢圓形...[繼續閱讀]
白葉枯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日本早在1908年以前就已發生水稻白葉枯病。白葉枯病主要分布在亞洲水稻產區。此外,在澳大利亞、尼加拉瓜、古巴、幾內亞和前蘇聯南部地區也有發生。我國1930年以前在江浙一帶發生,目前除...[繼續閱讀]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原系東南亞產稻國一種主要水稻病害,我國于1955年在廣東珠江三角洲發生此病,此后逐漸蔓延,成為我國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列為國內植物檢疫對象。本病在廣東曾于1963年、1965年發生兩次大流行。20世紀80年代以...[繼續閱讀]
水稻細菌性褐斑病在國內主要發生于東北稻區,在南方浙江也曾有發生。在國外,匈牙利是最先發現本病并有報道的國家。這是一種偏向北方稻區的病害。2.12.1癥狀細菌性褐斑病發生于水稻、陸稻的葉片、葉鞘、莖、穗及小枝梗上...[繼續閱讀]
水稻細菌性基腐病是近年新發現的一種病害,此前主要發生于南方福建、江浙一帶,北方稻區以前未見。但2010年盤錦市榮興、平安、遼河三角洲發生這一病害。黑龍江省也有發生。6月中下旬在發病田塊,稻秧出現成片枯黃情況,受...[繼續閱讀]
稻黃萎病廣泛發生于東南亞各國以及日本和我國。我國臺灣1932年以前已見此病,晚稻受害較重;江南各省稻區僅知于1967—1968年在浙江省局部地區有過嚴重發生的報道,該年重病田損失產量2~3成。一般年份發病不重。2.14.1癥狀病株...[繼續閱讀]
水稻條紋葉枯病1903年在日本首先被發現,在朝鮮半島、亞洲北溫帶和我國華東、華北、東北、西南、中南地區均有發生。1993年山東省濟南市水稻條紋葉枯病大發生,全市水稻減產60%,很多農田絕產;1993—1994年遼寧省大洼縣連續...[繼續閱讀]
在1883年,水稻普通矮縮病最初發現于日本,目前廣泛分布于日本、中國和朝鮮。我國有關此病的記載始見于20世紀30年代,當時稱為鳥巢病。自60年代大面積種植矮稈品種以來,在長江以南大部分省、市,發生為害逐漸加重,雙季稻...[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