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革命,不僅通過其對立面造成了哥老會蔓延全國的局面,而且也改變了在清王朝漕運組織中形成的水手行幫青幫的歷史命運。漕糧河運的廢弛 道光一朝,是清代漕運制度的改革時期。道光四年(1824年),黃河倒灌運河...[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革命,不僅通過其對立面造成了哥老會蔓延全國的局面,而且也改變了在清王朝漕運組織中形成的水手行幫青幫的歷史命運。漕糧河運的廢弛 道光一朝,是清代漕運制度的改革時期。道光四年(1824年),黃河倒灌運河...[繼續閱讀]
青紅幫的平時活動主要是指幫會為維持、發展其組織的需要而獲得經濟收入以及其他滿足幫會分子生活、精神以及肉體需要的活動。這些活動在一般生計落魄的下層民眾中也經常地會出現,而幫會則是有組織地進行這些活動。幫會的...[繼續閱讀]
從同治年間以后,哥老會的反清武裝起事連綿不斷。湖南巡撫王文韶談到哥老會起事的情形寫道:大抵昔日之會匪,其目必桀魁也,其黨必悍類也,其蓄謀必叵測也,其舉事必響應也。地方隱患,實無逾此。今日之會匪則不盡然。非必獷悍過...[繼續閱讀]
反洋教斗爭興起的原因 19世紀60年代以后,正是西方教會勢力在列強兵艦和大炮的掩護下,大踏步地向中國內地滲透的時期。外國傳教士以不平等條約為護符,在各地興建教堂,購買土地,發展教徒,干涉中國內政,與地方官分庭抗禮。這就...[繼續閱讀]
乙未廣州起義 1895年(舊歷乙未年)廣州起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發動的第一次反清武裝起義。孫中山于1866年出生于廣東香山(今中山)縣翠亨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就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入私塾后取學名為孫...[繼續閱讀]
1899—1900年席卷北方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的浪潮,同樣也波及了南方。從80年代以來頻繁發動打擊教堂的會黨在這股浪潮的沖擊下,也積極行動起來,“有曰滅洋者,有曰殺盡洋鬼者”,“大半皆以排外為宗旨”[1]。雖然在自立軍起事的...[繼續閱讀]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中國社會,是一個盜匪橫行的時代。外國強盜組成的八國聯軍,在北方中國燒殺擄掠,并向清政府勒索了高達四億五千萬兩白銀的賠款;在義和團運動中遭到打擊的教民,以百倍的仇恨進行報復,強索賠款、罰金、銀,向...[繼續閱讀]
背景和原因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群體形成的時代。在這一群體日益轉向革命的同時,它與秘密會黨的聯系也日趨密切。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歷史現象。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