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高舉起“為蘇維埃而斗爭”的旗幟,創建了多處革命根據地。在紅色蘇區解放的土地上,適應革命任務的需要,興起了革命戲劇運動,人們稱它為“紅色戲劇”。它與國統區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左翼戲劇運動同...[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高舉起“為蘇維埃而斗爭”的旗幟,創建了多處革命根據地。在紅色蘇區解放的土地上,適應革命任務的需要,興起了革命戲劇運動,人們稱它為“紅色戲劇”。它與國統區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左翼戲劇運動同...[繼續閱讀]
在“紅色戲劇”正在興起之際,古田會議的決議促進了革命戲劇運動的蓬勃發展。1929年12月,在閩西上杭縣古田村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由毛澤東起草的會議決議,是建黨、建軍的重要文獻,也是建設革命文化的綱...[繼續閱讀]
在群眾性的戲劇運動蓬勃開展的基礎上,蘇區出現了專業化劇團,這是“紅色戲劇”發展的新階段,蘇區建立的第一個專業化劇團是紅軍學校的八一劇團。以后,以八一劇團為基礎,擴建成工農劇社,成為組織領導蘇區戲劇運動的中心。從...[繼續閱讀]
工農劇社總社和各地分社、支社的建立,形成了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紅色戲劇”運動的大繁榮。這一階段,中央蘇區的“紅色戲劇”創作興旺,演出頻繁,已深入、普及于廣大群眾之中。當時經工農劇社和教育部編審推薦、油印出版的...[繼續閱讀]
在國民黨反動派向中央蘇區進行的第五次反革命“圍剿”中,由于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紅軍中取得了統治地位,第五次反“圍剿”戰斗屢屢失敗,蘇區的形勢急變。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部隊被迫退出中央蘇區倉猝進行長征?!凹t...[繼續閱讀]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熱潮。在上海,話劇工作者人心激奮,相約投身于拯救祖國的偉大斗爭。7月15日,上海劇作者協會召開全體會議,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關于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精神,夏衍在會上提出擴...[繼續閱讀]
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后,8月15日,中國劇作者協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組織抗日救亡宣傳隊事項。會后,由中國劇作者協會和上海戲劇聯誼社發起組織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并立即成立救亡演劇隊。各救亡演劇隊迅速在幾天內完成了準備工...[繼續閱讀]
1937年10月以后,國民政府、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共代表團和八路軍辦事處都遷到武漢。滬、寧失陷以后,千百萬抗日青年,各界知名人士,各種抗日群眾組織也紛紛由華北、華東來到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戰時全國政治、經濟和...[繼續閱讀]
根據國共合作抗日的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政治部,國民黨方面由陳誠出任部長,共產黨方面由周恩來出任副部長。政治部設立部務委員,吸收國內學術、文化界著名人士參加。下設三個廳,第一、二廳專司總務、動員,由原軍委...[繼續閱讀]
1938年10月,武漢失守;11月,廣州淪陷。這時期國民黨陣營內投降派紛紛倒戈易幟,汪精衛公開投敵,孫殿英等一批國民黨將領當了偽軍,實行所謂曲線救國。中國抗日戰爭進入了艱苦的相持階段,抗戰戲劇運動的工作重心西移。在武漢撤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