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4日,蔣介石發表宣言:“我們中國同胞須知‘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為我民族傳統至高至貴的德行。我們一貫聲言,只認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人民為敵。今天敵軍已被我們盟邦共同擊倒了,我們當然要嚴密責成他...[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45年8月14日,蔣介石發表宣言:“我們中國同胞須知‘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為我民族傳統至高至貴的德行。我們一貫聲言,只認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人民為敵。今天敵軍已被我們盟邦共同擊倒了,我們當然要嚴密責成他...[繼續閱讀]
美國在二戰前后一段時間內,對琉球主權歸屬問題的觀點多種多樣,既有羅斯福當面向蔣介石提出中國收回琉球的設想,后來美國國內也有人提出可以參照當年“琉球處分”時美國特使格蘭特的意見,將琉球群島一分為二,北部歸日本,南...[繼續閱讀]
1947年7月11日,美國政府就召開對日和約預備會議的問題,向遠東委員會(FarEasternCommission)[1]各成員國提出了美國政府的建議:為了商討對日和約,美國希望在遠東委員會之外,迅速舉行遠東委員會成員國的代表會議;擬訂和約草案時,除上述...[繼續閱讀]
伴隨著舊金山和會的臨近,面對此時已經基本控制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退守臺灣的臺灣當局,美國政府的利益權衡更加頻繁。權衡的結果正如日后杜勒斯在舊金山和會開幕演說中所宣稱的那樣:美國認為,內戰的中國找不出一個...[繼續閱讀]
對日媾和會議確定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之后,為了防止舊金山和會上盟國代表特別是蘇聯代表對美國繼續提出反對意見,1951年8月31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提前趕到舊金山,與其他各盟國代表舉行會議,商討在和會中防止蘇聯“阻礙各國簽訂...[繼續閱讀]
本章所要敘述的,是美軍占領下的琉球地區的歷史。從1945年到1972年,長達27年的時間,是美軍對于琉球地區的直接統治。在琉球地區美軍的支配權力是絕對的,其權力之強大遠勝于1952年前美軍對于日本的占領統治。琉球地區的人們,通常...[繼續閱讀]
戰后琉球史的起點,是發生在沖繩本島的沖繩之戰?!皩τ跊_繩的人們來說,沖繩戰的失敗,首先是被內化于自身的國家的崩潰,其次才是對于美軍的現實敗戰。這一雙重失敗,擁有非常巨大的意義。沖繩的戰爭責任問題、天皇制意識形態...[繼續閱讀]
USCAR,全稱為“UnitedStatesCivilAd-ministrationoftheRyukyulslands”,1950年12月5日美國遠東軍司令部根據美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決定,發布了《關于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的指令》,宣布廢除原來的軍政府,設立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USCAR)。民政府長官...[繼續閱讀]
美軍對于琉球地區的統治方針,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在太平洋戰爭早期,琉球的地位并沒有后來那么突出。但經過激烈的沖繩戰役后,琉球列島的戰略地位急劇攀升。1945年4月,登陸琉球群島的美國軍隊發布《美海軍軍政府公告》,宣告停...[繼續閱讀]
但是,1945年后東亞地區的政治版圖發生了一系列重要的變化,其中最為巨大的變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美國一直是蔣介石政權的支持者,但僅僅幾年時間,擁有美式裝備的國軍支撐的蔣介石...[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