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彖傳》隨經分上、下兩篇,因占“十翼”之二。每卦一條,共六十四條。但與《系辭傳》中所謂“彖”不同,《系辭傳》言“彖”者四處: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知者觀其彖辭...[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彖傳》隨經分上、下兩篇,因占“十翼”之二。每卦一條,共六十四條。但與《系辭傳》中所謂“彖”不同,《系辭傳》言“彖”者四處: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知者觀其彖辭...[繼續閱讀]
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經今注》中把《易經》筮辭分為四類:曰記事之辭,曰取象之辭,曰說事之辭,曰斷占之辭。依筆者管見,實只取象之辭與斷占之辭二類即足以概之。如高氏以為“記事之辭”的《大壯》六五爻辭“喪羊于易”,《需》...[繼續閱讀]
《系辭傳》曰:“易者,象也?!边@話一點不假。打開《易經》這部書,首先映入眼簾而又最令人感到特別的是有六十四個看似大同小異的卦象。要看懂這些卦象并非易事,若看不懂這些卦象,或許也可能看懂一兩句經文,但若要通讀《周...[繼續閱讀]
《賁》《彖》曰:“柔來而文剛”,“分剛上而文柔”?!顿S》卦的性質是文飾,故曰“文”;上行曰“往”,下行曰“來”?!跺琛分?意思是指《賁》原由《泰》變來?!叭醽矶膭偂?指《泰》六至二;“分剛上而文柔”,指《泰》...[繼續閱讀]
先于吳桂森的程頤也早已發現了卦變的諸問題,認為所謂“往來”,皆據已成之卦而言,非謂就卦中升降也。程頤從成卦之義來說卦變,而謂“卦之變皆自乾、坤”,其說如下:凡卦,有以二體之義及二象而成者,如《屯》取“動乎險中”與“...[繼續閱讀]
黃氏言曰:“行有無妄之守,反有天衢之用;時有豐、亨之遇,反有羈旅之兇,是之謂‘卦變’。非以此卦生彼卦也,又非以此爻換彼爻也?!雹冱S氏所謂“無妄之守”云云,是指《無妄》初九:“無妄往,吉?!薄断蟆吩?“無妄之往,得志也。...[繼續閱讀]
用兩卦之相錯來言卦變,漢人謂之“旁通”,此辭蓋本于《文言》“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旁通是指兩卦并列一起,陰陽爻畫雖完全相反,卻時有意外的發現。如《屯》之錯卦為《鼎》,此二卦即有旁通之義,可巧的是《屯》九五有“屯其...[繼續閱讀]
總上言卦變諸說,似以“往來說”影響為大。言卦變諸家中,亦以虞翻最受黃宗羲重視,認為“古之言卦變者,莫備于虞仲翔”。黃氏雖反對“此卦生彼卦”之論,但他心目中也感到實難避免,故對于虞翻卦變說特為推崇。黃氏稱虞氏說而...[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