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但植棉歷史悠久,而且宜棉區域廣闊。棉區范圍大致在北緯18°~46°,東經73°~125°,即南起海南島(前些年發現,在北緯16.5°的海南省南海西沙群島永興島上種有棉花),北抵北疆的瑪納斯墾區、伊犁河流域,東起長江三角洲沿海一帶...[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中國不但植棉歷史悠久,而且宜棉區域廣闊。棉區范圍大致在北緯18°~46°,東經73°~125°,即南起海南島(前些年發現,在北緯16.5°的海南省南海西沙群島永興島上種有棉花),北抵北疆的瑪納斯墾區、伊犁河流域,東起長江三角洲沿海一帶...[繼續閱讀]
中國棉區范圍廣闊,根據棉花對生態條件的要求,結合棉花生產特點,以及棉區分布狀況、社會經濟條件和植棉歷史,科學地劃分棉花種植區域,有利于按照各棉區的自然條件、耕作制度和栽培特點,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建立合理的生態系統...[繼續閱讀]
1.中國棉花生產分布的變遷(1)植棉省區的變遷。20世紀50~70年代,中國棉區分布于北緯18°~46°、東經76°~124°,棉花種植區域遍及25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南方棉區的江蘇、湖北、湖南、安徽、浙江、上海、江西和四川8個主產省...[繼續閱讀]
甘肅省棉花種植區域較為分散,主產區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由于甘肅省地理位置處于中國的中心部位,南北跨緯度10°,東西跨經度8°,是中國幅員廣闊的省份之一。在全國棉花區劃中,按照1982年出版的《中國棉花栽培學》(第二版),將甘...[繼續閱讀]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1935年,甘肅棉業指導員辦公處將全省棉花種植區域劃分為蘭州、天水、平涼、河西4個棉區。蘭州棉區包括皋蘭、定西、靖遠、景泰、臨洮、洮沙、永靖等縣,天水棉區包括天水、秦安、甘谷、清水、兩當、武...[繼續閱讀]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1935年甘肅省共有植棉縣33個,有統計數可考為24個縣。其中,隴南棉區有文縣、禮縣、天水、成縣、康縣、甘谷、西固、徽縣、武都、兩當、清水11個植棉縣;河西棉區有5個植棉縣;中部、隴東兩個棉區各有4個縣...[繼續閱讀]
甘肅省深居中國內陸,地處黃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從東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亞熱帶濕潤區到高寒區、干旱區的各...[繼續閱讀]
1.氣候條件形成的影響因素甘肅省處于中國氣候自東南溫暖多雨帶向西北內陸干旱少雨帶逐漸變化的過渡地帶,境內由于許多高山和甘南高原的隆起,使氣候變化出現復雜的格局。地形狹長,南北和東西地理跨度都很大。處于東南部的隴...[繼續閱讀]
甘肅省位于中國西北部,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處,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貫穿全省東西。從東南到西北長1655km,南北最窄處僅25km,東經92°13°~108°46°,北緯32°31°~42°57°。甘肅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多樣...[繼續閱讀]
由于甘肅地域遼闊,地形及其氣候多樣而復雜,且氣候條件較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及新疆棉區差,故而棉花種植區域既有較強的自然屬性,又有濃厚的經濟屬性,突出地表現為地域性、分散性、早熟性等特點。表2-9甘肅各棉區與全國各棉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