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獻[75]和AR法分別計算出耕地土壤顆粒的分形維數值,然后作出分形維數與各粒級含量關系散點圖如圖4-9所示。(a)粒徑為0.25~0.05mm(b)粒徑為0.05~0.01mm(c)粒徑為0.01~0.005mm(d)粒徑為0.005~0.001mm(e)粒徑小于0.001mm●質量與粒徑法▲AR法圖...[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用文獻[75]和AR法分別計算出耕地土壤顆粒的分形維數值,然后作出分形維數與各粒級含量關系散點圖如圖4-9所示。(a)粒徑為0.25~0.05mm(b)粒徑為0.05~0.01mm(c)粒徑為0.01~0.005mm(d)粒徑為0.005~0.001mm(e)粒徑小于0.001mm●質量與粒徑法▲AR法圖...[繼續閱讀]
將不同深度、不同粒徑范圍內土壤各粒級含量進行線性回歸,如圖4-11所示,求出各直線斜率K,再按文獻[75]和AR法分別計算出各自的分形維數。用線性回歸結果計算的分形維數和線性相關系數見表4-7。兩種方法計算的各土壤顆粒粒徑與累...[繼續閱讀]
圖4-12反映了兩種分形方法計算的耕地土壤顆粒分形維數沿土層深度的縱向變化規律。土壤顆粒分形維數的變化范圍都很小,在0~15cm范圍之內,耕地土壤顆粒分形維數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以上分析可知,影響分形維數在土壤垂...[繼續閱讀]
結皮是土壤表面一薄層,不同的土壤質地所形成的結皮厚度不盡相同。結皮的厚度在1~20mm之間。結皮具有更大的密度、更細的孔隙、更低的導水性。土壤結皮分為兩類,即生物結皮和物理結皮。生物土壤結皮是指由不同種類的苔蘚、...[繼續閱讀]
研究發現實驗區耕地、圍封草地、普通草地表面覆蓋大量結皮,如圖5-1所示,由于它的出現,有力地保護了土壤被風的侵蝕。于是于2004年3月25日從試驗區的耕地、普通草地和圍封草地分別取得原狀土壤結皮土樣。從土壤結皮的外觀可以...[繼續閱讀]
對耕地、圍封草地、普通草地3個地塊的土壤結皮進行取樣,在掃描電鏡不同的放大倍數下對3個地塊結皮不同側面進行微觀結構的觀察、對比和分析。由于普通草地和圍封草地的土壤結皮性質接近,取樣距離很近,從掃描圖片上兩者沒有...[繼續閱讀]
最初形成結皮,與土壤的含水量直接相關,不論土壤在何種狀況下,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打擊強度,如冬季下雪等,只要土壤經過濕潤—干燥的過程,具備結皮形成的粒徑,就可以在土壤表面形成結皮。耕地和普通草地都是在相同自然降水條...[繼續閱讀]
結皮土壤的機械組成采用篩析——密度計法,分析結果見表5-1。通過實驗發現,不論是耕地結皮還是普通草地結皮,沙粒的百分含量均占相當大的比例,它們為土壤結皮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細小的顆粒越多,顆粒間由于化學鍵的連接作...[繼續閱讀]
土壤結皮對表面抗剪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由于表層土壤結構極為疏松,松散的耕地粉壤土及普通草地的沙土抗剪能力很弱,而土壤抗剪力是由顆粒間滑動所產生的摩擦力和顆粒間連續拉引細微顆粒粘結的力構成,粘結力使細微顆粒黏...[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