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建筑為了滿足更多的新進資產階級的政治需求。出現了多種建筑裝飾的風格,也更多融入了各個國家的建筑特點,出現了建筑上的多元化,也將建筑最本質的作用發揮極致,那便是以實用與舒適為...[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建筑為了滿足更多的新進資產階級的政治需求。出現了多種建筑裝飾的風格,也更多融入了各個國家的建筑特點,出現了建筑上的多元化,也將建筑最本質的作用發揮極致,那便是以實用與舒適為...[繼續閱讀]
1.簡述古代希臘的歷史文化背景。2.簡述古代希臘柱式的演進。3.簡述雅典衛城的建筑空間布局。4.簡述古羅馬柱式的發展與定型及拱券結構原理。5.簡述古羅馬不同類型的建筑形制。6.簡述拜占庭的建筑的穹頂結構特點。7.簡述歐洲建...[繼續閱讀]
4.1.1.1原始社會建筑的主要類別中國史前建筑分為穴居和巢居兩大類。大體說,北方比較干燥,所以多穴居;南方比較濕潤,林木多,所以多巢居。正如《孟子》中說:“下者為巢”,即為巢居,“下”就是指低濕之地;“上者為營窟”,即為穴居...[繼續閱讀]
4.1.2.1夏、商、周的社會及建筑(1)夏(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夏朝的活動區域主要是黃河中下游一帶,而中心在河南西北部與山西西南部。根據文獻,夏朝已開始使用銅器,并且有規則地使用土地,天文歷法知識也逐漸積累起來,人們不...[繼續閱讀]
4.1.3.1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及建筑裝飾春秋時期,封建生產關系開始出現,隨之手工業和商業也得到相應的發展,相傳著名木匠公輸班(魯班),就是春秋時期涌現的匠師。春秋時期,建筑上的發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為諸侯宮室用的高臺建筑...[繼續閱讀]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它的歷史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年,但很多措施給予后代深遠的影響。秦始皇在統一全國后,大力改革政治、經濟、文化,統一政令,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文字...[繼續閱讀]
4.2.2.1宮殿秦代都城咸陽位于渭水之濱,因此秦代主要宮殿也分布于關中平原的渭水兩岸。公元前350年,秦國遷都咸陽后,就在渭水北岸陸續構建了很多宮室,稱咸陽宮??脊虐l現表明,咸陽宮建筑基本都是高臺樓閣式樣,殿堂之間有飛閣互...[繼續閱讀]
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突出的建筑類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在東漢初就已傳入中國,至南北朝時統治階級予以大力提倡,興建了大量的寺院、佛塔和石窟。梁武帝時,建康佛寺達500所,僧尼10萬多人。十六國時期,后趙石勒大崇佛教,興立...[繼續閱讀]
北魏和東魏時期貴族住宅的正門,往往用廡殿式屋頂,正脊兩端有鴟尾作裝飾,圍墻內有圍繞著庭院的走廊,墻上有成排的直欞窗。一般貴族官僚的宅院都很大,由若干的廳堂、庭院回廊組成。在室內地面鋪席而坐,也有在臺基上施短柱與...[繼續閱讀]
4.4.1.1宮殿隋唐建筑的主要成就在皇宮建筑方面。隋唐興建的長安城是中國古代最宏大的城市,唐代增建的大明宮,特別是其中的含元殿,氣勢恢宏而高大雄壯,充分體現了大唐盛世的時代精神。此外,隋唐時期還興建了一系列宗教建筑,以...[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