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洪秀全領導農民起義,定都南京(稱天京),建立太平天國革命政權。1864年,在清政府和西方侵略者的聯合鎮壓下,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太平天國反對封建剝削制度,主張天下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851年,洪秀全領導農民起義,定都南京(稱天京),建立太平天國革命政權。1864年,在清政府和西方侵略者的聯合鎮壓下,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太平天國反對封建剝削制度,主張天下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繼續閱讀]
民國時期(1911~1949年),田賦已不再征收實物,均以貨幣(銀元)繳納。1935年發行法幣后,即改征法幣。國家所需糧食則通過糧食市場解決??谷諔馉幈l后,由于貨幣貶值,糧價上漲,為了保證軍隊的糧食需要,制止通貨膨脹和解決籌款購糧的...[繼續閱讀]
由于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加上鐵路、輪船等現代交通運輸工具日益廣泛的使用,民國以來,糧食流通規??涨皵U大,它突破了過去本地區市場的狹小范圍,形成了全國性的糧食產地市場、中轉市場和終點市場。民國糧食市場有以下一...[繼續閱讀]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中國人民建立了自己的工農武裝。當年10月,在江西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5月,成立了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蘇區及后來發展起來的解放區,是工農民主政權的統治區,它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繼續閱讀]
蘇區的糧食調劑局、對外貿易局和后來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的糧食局、糧食公司,在各類糧食合作社的配合下,成為蘇區和解放區糧食流通的主渠道。它們為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糧食商業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繼續閱讀]
抗日戰爭開始后,在陜甘寧邊區開展了糧食大生產運動,大大地緩和了糧食供求緊張的矛盾,在組織糧食商品流通中采取的措施有:1.加強糧食流通管理,在各根據地內允許糧食自由購銷和運輸。2.獎勵糧食輸入,宣傳動員敵占區的群眾到根...[繼續閱讀]
在解放戰爭時期,隨著革命戰爭的節節勝利,根據地不斷擴大,這一時期糧食工作的重點是籌集糧食和加強管理,保證戰爭對糧食的需要。具體做法是:1.對農業繼續實行累進稅制,征收公糧。2.開展糧食貿易,大力收購糧食。3.接收國民黨庫...[繼續閱讀]
1950年,根據統一管理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精神,國家決定建立中央貿易部所屬的中國糧食公司和中央財政部所屬的糧食管理總局。統一領導全國的糧食經營和糧食管理機構。中國糧食公司于1950年3月1日正式成立。所屬的華北、華東、...[繼續閱讀]
1952年9月1日在中國糧食公司和糧食管理總局合并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糧食部。1952年9月12日,中央糧食部先后召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糧食工作會議,對糧食部門的性質與任務、各級糧食部門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和糧食管理...[繼續閱讀]
建國初期,國家在穩定市場糧價、加強國營糧食商業的地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確定合理的糧價,發揮國家牌價在市場上的主導作用,是進一步穩定市場糧價、鞏固和加強國營糧食商業領導地位的關鍵。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黨和政府對...[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