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村舊有住宅集中建在朝陽庵山前,龍溪以北,東西長約400米,南北闊約200米的狹長土地上。大部分房屋為民國初期所建,少部分為清末所建的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還有極少數為清早期所建的古建筑,也夾雜部分泥墻平房。內有天井之三...[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本村舊有住宅集中建在朝陽庵山前,龍溪以北,東西長約400米,南北闊約200米的狹長土地上。大部分房屋為民國初期所建,少部分為清末所建的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還有極少數為清早期所建的古建筑,也夾雜部分泥墻平房。內有天井之三...[繼續閱讀]
雅治街是一個古老村落,小街小巷很多,其路面大多用鵝卵石鋪成,也有部分泥路,由于年代久遠,大多路面都有破損,遇雨天、夜晚,村民出行十分困難。2003—2005年,市政府撥款120萬元,村委組織人力,給全村所有街巷均鋪上水泥,面積約40萬...[繼續閱讀]
本村自古以來用的是燃油照明,民國以前用桕油,民國以后用煤油??谷諔馉幤陂g,由于日軍封鎖,煤油供應中斷,只好再用桕油。日軍投降后,恢復了煤油照明至60年代。1963年,村中嘗試自行發電照明,由于設備差,發電機小,電壓低,電燈時明...[繼續閱讀]
1958年以前本村周邊沒有公路,村民出行全須步行,如需出遠門,要步行至佛堂才有長途汽車乘至義烏縣城或義亭鎮再轉乘火車。1974年建成義洪線(公路),村民出行外地須步行到洪塘乘坐東陽至義烏的長途汽車,經薛村東朱至佛堂繞了一圈...[繼續閱讀]
村中飲用水源原來靠井水。井水容易受污染,滋生寄生蟲,特別是夏天,井水發臭變味時有發生,有時因長期干旱,井水干竭,村民無水可飲。1986年村委籌資埋設自來水管道,利用朝陽水庫自然落差產生的壓力,將無污染的飲用水接到每戶村...[繼續閱讀]
村中原有和塘、長塘、破塘沿、園里塘等多個池塘,以前村民洗衣洗菜就靠池塘,因長期未清污,塘水混濁,極不衛生,且滋生蚊蠅。2006年,村委組織人力抽干塘水,用高壓水槍對村內14口池塘進行徹底清洗,同時修筑塘堤及塘與塘之間的連接...[繼續閱讀]
村委十分重視環境衛生設施的建設,在綠化全村為村民提供一個舒適環境的同時,不忘清潔衛生,設立垃圾房兩座,購買了750余只垃圾桶,配備了4名專職保潔員,每天定時對村里每戶人家進行垃圾收集并及時清運,實行無害化處理。在村口新...[繼續閱讀]
本村龍溪新橋至古月橋有一段約500米的溪堤,由于長年累月人走車壓和溪水沖刷,已殘缺不整,影響行人行車,影響村貌。2004年村委組織人力進行了整修砌壘,使護堤整齊美觀。2014年結合“五水共治”,義烏市政府撥???80余萬元,對龍溪...[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