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建立之初,女真族的文化還處于萌芽時期,沒有文字,“及破遼,獲契丹、漢人,始通契丹、漢字”(《金史》卷六六《完顏勗傳》),直到天輔三年(1119)才由完顏希尹參照契丹文字創造了女真文字。當時女真文學還只是一些原始的歌謠...[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金國建立之初,女真族的文化還處于萌芽時期,沒有文字,“及破遼,獲契丹、漢人,始通契丹、漢字”(《金史》卷六六《完顏勗傳》),直到天輔三年(1119)才由完顏希尹參照契丹文字創造了女真文字。當時女真文學還只是一些原始的歌謠...[繼續閱讀]
金代中期與南宋締結和約,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形成了大定、明昌年間的所謂金源盛世。這時,遼宋故人相繼去世,活躍其間的第二代文人主要由兩部分人員組成。一是遼宋故人的子弟,遼人子弟如韓汝嘉、張浩、邊元鼎、王元節、...[繼續閱讀]
貞祐元年(1213),金王朝在蒙古人的威逼下,被迫從燕京遷都至南京(今開封)。國家形勢危殆,而詩壇卻呈現出金源一朝最繁榮的局面。元好問說,“南渡以來,詩學為盛”(《中州集》卷一○)。其時,名家輩出的詩壇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陣營。...[繼續閱讀]
元初詩歌成分的復雜化,使元詩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詩人帶著不同心態進行創作的同時,也把宋詩、金詩的不同特色融進了元代詩壇。正因其眾派匯流,方顯其泱漭浩瀚。元代著名詩人歐陽玄稱這個時期的詩文創作“龐以蔚”(顧...[繼續閱讀]
從世祖后期,統一天下的征伐早已結束,士大夫中的離心傾向便漸至淡化了。再往下是成宗、武宗、仁宗統治時期,社會趨于安定,經濟得以發展,這段時間可為元代的中期。人們也把大德、延祐這個時期目為“盛世”。這當然是相對而言...[繼續閱讀]
元代社會進入后期,各種矛盾不斷激化,從泰定帝之后,元朝統治便迅速走向衰落。從文學史的角度看,較之前期和中期,元代文學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從詩壇的風貌中可以得到明顯的昭示。在“延祐”之后,元代詩壇的面目和格局都有相...[繼續閱讀]
這一段大致限定在宋廷南渡到金世宗即位(1127—1161)這三十余年的時間內。統治金國的女真族入主中原后,出于對漢文化的欽慕和統治國家的需要,立國之初即推行“漢化”政策,由此帶來了漢民族文學的復興,其中詞體創作也出現了一個...[繼續閱讀]
這一階段論者一般稱為“大定明昌”時期,指世宗即位后的明昌年間到宣宗貞祐南渡之前(1161—1213)金王朝由鼎盛而漸衰的這一段時間。金初創立的北宗詞在這一段時間內得以進一步完善和成熟,其標志有二:一是詞人輩出,二是風格多樣...[繼續閱讀]
金元詞真正的藝術高峰期是在金末元初這一段,一個重要的標志便是《遺山樂府》的產生。此階段大致從金宣宗“貞祐南渡”后到元世祖中統建元前(1213—1260),這近半個世紀的歲月是中國北方風云變幻極度動蕩的年代,然而“國家不幸...[繼續閱讀]
這是金元詞史中一個特殊復雜的時期,大致從世祖中統元年至仁宗延祐元年(1260—1314)前后。這一時期的詞人實際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基本上由金亡之后成長起來的北方士人組成,主要有白樸、王惲、胡祗遹、魏初、盧摯、張弘范、姚...[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