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孟子同時的告子,認為性無善惡,善惡都是后來才有的,原始的性則既非善亦非惡。告子說:性無善無不善也。(《孟子·告子上》)告子更以比喻解說道: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同上)性猶湍水也,決諸東...[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與孟子同時的告子,認為性無善惡,善惡都是后來才有的,原始的性則既非善亦非惡。告子說:性無善無不善也。(《孟子·告子上》)告子更以比喻解說道: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同上)性猶湍水也,決諸東...[繼續閱讀]
調和性善論與性惡論者,有兩種學說:一謂性有善有惡,后來發展成性善惡混論;一謂有性善有性不善,后來發展成性三品論。性有善有惡之說,始于戰國時的世碩。世子屬于儒家,其書今不傳,王充《論衡》中述其說云:周人世碩,以為人性有...[繼續閱讀]
北宋時,關于人性,又有一種新說,與以前的性論都大不同,即是性兩元論:認為人性實有二,一是“天地之性”,或“義理之性”,又僅稱為“性”;一是“氣質之性”,亦僅稱為“氣質”。天地之性或義理之性是純善的,氣質之性則有善有惡。...[繼續閱讀]
與性密切相關的是心,心亦是中國哲學中一個極重要的觀念。但中國哲學中關于性的議論甚為紛繁,關于心的議論卻不甚多,爭辯亦少。大部分的哲學家都認為心是能知能思之官,而為身之主宰。關于心性關系,則有數說不同??啄隙紱]...[繼續閱讀]
自來所有的性論,可依三種表準而加以總的區分。即“性同”與“性異”;“性一”與“性兩”;“性可言善惡”與“性不可言善惡”。性同是人人之性相同,性異是人與人之性有異。除有性善有性不善說及性三品論外,余多主性同;性兩...[繼續閱讀]
中國哲學之中心部分是人生論,人生論之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論。人生理想論即是關于人生最高準則的理論。人生理想論發生最早,創始于孔子??鬃蛹澳拥恼軐W之主要部分,便是人生理想論。他們既沒有特殊的宇宙論,也沒有特殊的...[繼續閱讀]
第一個提出人生理想的,是孔子??鬃右匀蕿槿松硐?。仁的觀念,所涵甚廣,而本旨甚約;境界極高,而平實簡易:是一個宏大而切近的生活準則。一般都認為孔子不曾確切的說出仁的意謂,以為孔子弟子問仁,孔子所答,都是因材施教,隨宜...[繼續閱讀]
墨子以兼愛為人類生活之最高準則。墨子哲學之出發點是利。墨子所謂利乃指人民之大利,而非一人之私利。墨子的一切主張,都以求天下人民之大利為基本。自孔子以仁為人生之道,仁亦成了一般人的最高理想。墨子亦說仁,但以利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