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康熙贛榆縣志》記載,在明代,被譽為“贛榆八景”的是:端木書臺、秦碑籀跡、吳峰望日、丫髻聽潮、夾谷啼鶯、興莊夜雨、欄頭丹灶、阿夜煙云。端木書臺在塔山湖西南側的子貢山上,有一石如平臺,上有蝌蚪文“子貢曬書處”...[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據清《康熙贛榆縣志》記載,在明代,被譽為“贛榆八景”的是:端木書臺、秦碑籀跡、吳峰望日、丫髻聽潮、夾谷啼鶯、興莊夜雨、欄頭丹灶、阿夜煙云。端木書臺在塔山湖西南側的子貢山上,有一石如平臺,上有蝌蚪文“子貢曬書處”...[繼續閱讀]
據清《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記載,在清代,被譽為“贛榆八景”的是:夾谷圣跡、玉帶洄環、紀鄣遺城、藏春城池、秦碑籀跡、溠金羅髻、沙河古渡、紫陽橋觀。夾谷圣跡在班莊鎮夾谷山麓,留有齊魯會盟遺址。據史料記載,公元前501年的...[繼續閱讀]
贛榆的古塔唯存有文峰塔,又名“響鈴塔”,位于贛馬鎮城里村東北角,現在贛馬高級中學院內,系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知縣徐樹鍔建。文峰塔為磚木結構,八角四層,閣樓式,高14.2米,各層為琉璃瓦檐,下掛銅鈴,門窗為磚發券成洞,無欞。...[繼續閱讀]
位于贛馬鎮城里村東南約1000米處,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創基,崇禎三年(1630)始成,歷時12年。塔七級八面,高聳碧霄,傳為江蘇省十二名塔之一。塔旁有青云寺,建筑規模宏大,為當時贛榆最大寺廟??滴跗吣?1668)郯城大地震,塔、寺俱毀。...[繼續閱讀]
位于柘汪鎮東林子村東不遠處的一片茫茫的海水之中,人們稱它為“水下城”。紀鄣城是贛榆境內最古老的城池之一。史料載,炎黃兩大部落在阪泉戰之后,炎帝部落失敗,其部落中炎帝之裔,逃遁于此建國,于是就營造了此城。據《左傳...[繼續閱讀]
位于海頭鎮鹽倉城村,是漢時的贛榆縣城?!吨袊沤竦孛筠o典》“贛榆”條解釋曰:“贛榆縣,漢置,三國時廢,故城在今江蘇省贛榆縣北,一名鹽倉城?!碧瞥罴Α对涂たh圖志》載:“贛榆故城,名鹽倉城,在縣東北三十里,漢舊縣...[繼續閱讀]
位于塔山鎮駐地土城村,是境內漢代三大古城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重修土城碑記》中“城于春秋為中莒”和《城隍廟神牌》上的“古莒城隍之神位”的記載,這座土城最早當為莒子初建?!肚皾h書·地理志》載,瑯琊郡五十...[繼續閱讀]
位于班莊鎮古城村西側,路東有隆起的土丘,這便是祝其古城遺址。祝其本是春秋時的地名?!蹲髠鳌?定公十年》載:“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钡搅饲貪h時期,設置祝其縣,南朝至宋廢縣,至唐時復置,后入懷仁,故城址在贛榆城南?!?..[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