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也稱大金山禪寺、大金山寺,坐落于臨川區云山鎮海拔265.9米的金山嶺(又稱金峰)上,距撫州主城區15公里,寺廟總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被譽為贛東佛教城。金山寺具體創建年代不詳,但最遲至唐宋時代即已建寺,如王安石曾登山拜...[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金山寺,也稱大金山禪寺、大金山寺,坐落于臨川區云山鎮海拔265.9米的金山嶺(又稱金峰)上,距撫州主城區15公里,寺廟總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被譽為贛東佛教城。金山寺具體創建年代不詳,但最遲至唐宋時代即已建寺,如王安石曾登山拜...[繼續閱讀]
寶應寺,故址大致位于今梵羅山巷、荊公路、興魯坊路環繞的香楠峰,其東側原有廣壽寺。該寺大概建于南朝劉宋年代的宋文帝元嘉時期(424~453),是撫州老城區最早的寺廟之一,明弘治《撫州府志》云此寺晉(東晉)名景云,有古塔,唐代改...[繼續閱讀]
上橋寺和下橋寺,均始建于唐代,它們相隔300米左右,位于城南青云峰旁。據清初李來泰《城南遺事四·寺廟壇觀》云,上橋、下橋是導流停滀湖水出河中而建的兩座小橋,橋側各建一寺。上橋寺:同治《臨川縣志》卷十八所錄清陳淯《古上...[繼續閱讀]
隱真觀,遺址位于靈谷峰主峰之頂,相傳南朝大詩人謝靈運主政臨川,辭官后于此建觀以隱,然此說尚無史證。據明代張宇初《靈谷山隱真觀記》記載,隱真觀始建于北宋徽宗政和丁丑年(1117),當時有前殿、中殿、后殿、斗姥宮、觀音閣等...[繼續閱讀]
撫州古城區為歷代府治、縣治所在地,所以古代也有相應的兩級城隍廟。城隍,是古代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其祀盛于宋元。府城隍廟...[繼續閱讀]
古代的撫州(臨川)宗教文化十分盛行,舊志所載其城區及其周邊的各類寺、廟、觀、庵、壇、閣數以百計,其中絕大多數毀于清文宗咸豐六年(1856)的太平天國戰火(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國獨尊上帝,排斥佛道)。除了本書已列的條目之外,這里...[繼續閱讀]
圣若瑟大教堂位于撫州市臨川區文昌街道辦事處靈芝山路,號為全國第三大天主教堂、江西省重點開放教堂,1994年被收入中國宗教文化大觀大型畫冊。清穆宗同治年間(1862~1874),法國神父董默儒來撫州傳教,在今孝橋鎮饒家咀租一民房...[繼續閱讀]
永恩堂的全名為撫州基督教永恩堂,原名為撫州花家巷基督教耶穌堂,位于城區荊公路街道辦事處花家巷10號(原誅磨塔6號),最初屬基督教內地會撫州總堂。清德宗光緒二十七年(1901),基督教傳入撫州。經上海的基督教內地會總會批準,設...[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