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農作品中被認為“格調不高”的除打油詩之外,還有他的《雙鳳凰磚齋小品文》24則。1934年4月5日,林語堂主編的《人間世》半月刊創刊號出版,特約撰稿人50多位。劉半農在創刊號上發表了《雙鳳凰磚齋小品文》10則,其余14則分別...[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劉半農作品中被認為“格調不高”的除打油詩之外,還有他的《雙鳳凰磚齋小品文》24則。1934年4月5日,林語堂主編的《人間世》半月刊創刊號出版,特約撰稿人50多位。劉半農在創刊號上發表了《雙鳳凰磚齋小品文》10則,其余14則分別...[繼續閱讀]
劉半農興趣廣花樣多,據說有個外號叫“包袱”,意思是包袱里五花八門,什么都有①,而這“五花八門”,他常常都能夠玩出名堂來。所以,除了文學、語言學之外,他還在新文化的多個領域有所建樹。劉半農堪稱是中國音樂考古學的先驅...[繼續閱讀]
1932年5月29日,星期天,劉天華寓所大阮府胡同27號里歡聲笑語,劉氏兄弟三人和他們的妻子兒女在這里聚會。自從1929年4月,劉北茂從上海暨南大學調回北京大學工作之后,兄弟三人在北大不同科系任教,租住的房子也相距不遠。劉半農提議...[繼續閱讀]
1932年5月31日,與歡樂的家族聚會僅僅隔了一天,劉天華去天橋雜耍場收集民間音樂時感染上猩紅熱,醫治無效,于6月8日與世長辭。劉半農遭受這樣晴天霹靂似的打擊,痛苦萬分,甚至都覺得生趣索然,終日郁郁寡歡。他在6月18日撰文《書亡...[繼續閱讀]
劉半農逝世,四方哀悼,海內同悲。1934年7月16日晨8時,劉半農遺體移厝于北京西城北海后門外之嘉興寺。靈車上覆蓋著北京大學三色校旗,蔡元培手書的“國立北京大學教授劉復博士之銘旌”作為前導。靈車路過北京大學一院時,稍停...[繼續閱讀]
“嗣音有人,流風無盡”,是蔡元培為劉半農所書碑銘中的最后一句。朱洪教授在《劉半農傳》中解釋說:“‘流風無盡’,諧音‘劉’姓,蘊涵了劉半農開拓的事業,源遠流長?!雹賱朕r英年早逝,有好多事都沒有做完,比如《揚鞭集》只...[繼續閱讀]
[1]劉半農:《揚鞭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11年版[2]《劉半農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3]《劉半農精品集》,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版[4]《劉半農文集》,線裝書局2009年版[5]《半農雜文》(第一冊),北平星云堂書店1934年版[6]《半農...[繼續閱讀]
20世紀初掀起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以塑造嶄新的民族文化,更迭沒落的封建傳統為宗旨的,有堅定的革命性與戰斗性。它是喚醒民族覺悟的號角,是東方古國煥發出青春的曙光,從此,有著五千年文明的華夏大地開始了涅槃重生的新紀元。...[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