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圖 片 > 蓬溪石雕 > 列表
    蓬溪石雕 共有 34 個詞條內容

    石雕的復制與修復

        在石雕制作實踐中,有時需要對原有石雕進行復制及修復。如何使其恢復作品原有的形和神,這一直是困擾石雕業的一大難題,蓬溪石雕藝人們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摸索、總結出了簡便易行的方法,其藝術效果明顯,得到了業界的認...[繼續閱讀]

    蓬溪石雕

    唐代石刻

        唐代摩崖《金剛經圖》,在縣西45公里。旌忠鄉新開村寺有4窟4龕48尊仙佛造像,系唐貞元元年(785年)的藝術作品。...[繼續閱讀]

    蓬溪石雕

    宋代石刻

        蓬溪大石鎮大佛寺凈戒院碑,宋宣和五年(1123年)刻,由中散大夫、知遂寧軍府事李孝端撰,資州州學教授馮耘書。大佛寺,在縣西偏南20公里,唐乾寧年間(894—898年)建,有大佛與五百羅漢。蓬溪縣西給孤寺石刻,宋隆興元年(1163年)立。蓬溪縣...[繼續閱讀]

    蓬溪石雕

    元代石刻

        金仙寺石刻,位于蓬溪縣北6公里,元代時建。寺內有飛輪八角亭,高約8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環列佛像,下層為蓮臺。內設香龕,其外有臺有柱,亭臺可站立20余人。高成山寺,位于蓬溪縣西常樂鎮,寺內有飛輪寶蓋,鐵鑄,直徑1米,形如斗笠,重...[繼續閱讀]

    蓬溪石雕

    明代石刻

        明代蓬溪縣西立馬堵(今大英縣回馬鎮)有姓錢的人家做陶器,立《錢氏為陶記》碑作記,由譚纘撰。明代蓬溪縣譚纘、譚訚、譚維為一門弟兄三進士,時人為其立石坊揚名。清道光本《蓬溪縣志·古跡志》載:“弟兄進士坊,縣北門外學宮...[繼續閱讀]

    蓬溪石雕

    清代石刻

        蓬溪縣西北新勝鄉佛子寺寂光禪省箕銘及佛子寺石刻。寂光禪省康清代高僧,住蓬溪縣佛子寺。蓬溪縣西明月山有浪仙詩痕石刻,清代探花、著名書法家蔣超書,技藝精湛。蓬溪縣城石魚山梓潼宮有“桂府”二字和“蓬萊香界”四字石...[繼續閱讀]

    蓬溪石雕

    蓬溪石雕技藝的傳承狀況

        蓬溪石雕在四川石雕中占有突出地位,相關雕刻品已成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其追求雕琢的藝術效果,提倡返璞歸真,講究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藝以達到“石文相融”的境界,在石雕界享有盛譽。但目前由于許多老藝人年事...[繼續閱讀]

    蓬溪石雕

    蓬溪石雕技藝的歷代傳承譜系

        由于歷史條件的原因,蓬溪石雕技藝的傳承譜系很難從頭稽考,經過多方走訪,才收集到主要傳承人趙德陽上至師祖輩的譜系?,F將主要傳承人趙德陽的傳承譜系列表于下:到目前為止,該傳承譜系已傳承石雕藝人500余人。...[繼續閱讀]

    蓬溪石雕

    蓬溪石雕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趙德陽

        趙德陽,男,漢族,生于1949年。蓬溪縣新林人,雕塑工程師、建筑高級工程師,從事雕塑及建筑專業工作40余年。1969年拜師學習建筑與民間雕塑,從1969年至今,歷任蓬溪縣第九建筑公司施工員、副經理,四川雕塑工作室現場指揮,德陽城市雕塑...[繼續閱讀]

    蓬溪石雕

    蓬溪石雕的現狀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物質生活貧乏,人們只能維持溫飽,因此,蓬溪石雕藝人們把“打石頭”作為養家糊口的手藝,收入少。在很多情況下,小一點的是做豬槽、水缸等,大一點的就是修圈舍、造新房、壘堡坎、筑堤壩等,很少用到雕刻技...[繼續閱讀]

    蓬溪石雕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