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研究包括形態、解剖、生理、生活史、生態、分布、地方志及利用與防治等各個方面,而以分類鑒定為基礎。分類的任務有:一是種的鑒定;二是地方志的完成;三是分類系統的建立;四是探索物種進化的原因與道路。要以全國志為...[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蝴蝶的研究包括形態、解剖、生理、生活史、生態、分布、地方志及利用與防治等各個方面,而以分類鑒定為基礎。分類的任務有:一是種的鑒定;二是地方志的完成;三是分類系統的建立;四是探索物種進化的原因與道路。要以全國志為...[繼續閱讀]
蝴蝶的分類方法主要有形態分類法、數值分類法、遺傳分類法、超微形態分類法等。目前我國仍以形態分類為主,以蝴蝶成蟲外部形態及外生殖器鑒別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還可結合幼期形態特征,作近緣種的鑒別。對蝴蝶的分類起主...[繼續閱讀]
1.捕蟲網用于捕捉蝴蝶成蟲的持柄網袋。在各地的農業或植物保護專業商店經銷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捕蟲網:空網、掃網和水網。用于捕蝶的是“空網”,一般質量較好,有的還可折疊,攜帶方便,可以選擇。捕蟲網也可以按照自己動手制作...[繼續閱讀]
用捕蟲網捕捉。對飛舞的蝴蝶進行揮網捕捉,對迎面飛來的可以從容兜住;向前飛去的則要快速追捕,從后面兜捕把握更大些;在它訪花活動時可以從旁捕捉,要注意植物上有無刺棘,防止掛破網。蝴蝶進入網后將網柄翻轉,即可將網口封住...[繼續閱讀]
一年中采集季節因地而異:亞熱帶地區2~10月,溫帶地區3~9月為采集期。迭部林區2~10月都有蝴蝶活動,但以4~8月為蝴蝶種類及數量最多的時期。具體到某一種蝴蝶,則發生期有很大的區別:有的一年只發生1代,錯過發生期就采不到了...[繼續閱讀]
每天采集結束,在每個裝有蝴蝶的三角紙袋上注明采集的地點、日期及采集人的姓名,如為山區還應注明采集地的海拔高度。養成記日記的習慣,詳細記載采集地的生態環境、植被、蝴蝶的密度等有關數據與資料。采集的標本應及時烘...[繼續閱讀]
1.小剪刀和小鑷子在蝴蝶標本制作過程中,不要直接用手去拿標本,以免損壞翅、足、觸角和須,而須用鑷子。鑷子宜細,可用集郵用的鑷子或眼科醫生用的鑷子。鑷子的頭不宜太尖,更不宜太粗,以免損壞標本。小剪刀備作剪紙條用。圖...[繼續閱讀]
制作標本時應力求規范,使蝴蝶各器官保持完整、自然,既有學術價值,又有藝術欣賞價值。當天采集的標本應及時制作,如不能及時制作就需要還軟技術,使蝴蝶身體柔軟便于制作,但注意不要破壞鱗片或器官。1.插針將柔軟的蝴蝶標本...[繼續閱讀]
1.標本盒經過制作的標本,應保存在標本盒內,如經濟條件允許可定制一批標本盒,否則可自制或用厚度在45mm以上的木盒或紙盒改制。標本盒的規格大小形式各國各單位所用都不一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用的是48cm×41.5cm×7.6cm及29.6c...[繼續閱讀]
蝴蝶標本保存應注意三防:1.防潮防霉標本制作時必須充分干燥,可以減少發霉的機會,但在雨水多的地區,要還是難免發霉,應早做準備,在盒內或櫥內放吸濕劑,或于室內裝抽濕機。如見標本已經發霉,可用無水酒精以軟毛筆刷洗。2.防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