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與統計發展
摘要: 回顧近百年來統計發展的歷程,經濟或金融危機往往對統計帶來新的沖擊與挑戰,成為推動統計變革與創新的動力之源。1930年代的大蕭條直接推動了國民賬戶體系(SNA)的誕生,標志著現代統計體系的基本框架正式建立,是現代統計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990年代頻頻爆發的金融危機引發國際統計準則體系的大發展、大繁榮,擴展到各個專業領域和各個統計環節。這一輪沖擊推動了現代統計的第二次革命性變革,集中體現為各國統計在規范性、標準化和國際可比性等方面顯著提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統計影響深刻,一方面,此次危機暴露出現行統計體系存在巨大的信息缺口;另一方面,此次危機將對現行統計體系帶來新一輪變革。圍繞危機視角的信息缺口,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一場新的數據革命正在悄然展開,重點涉及五大領域:統計范式、內容體系、風險測度理論、穩健性監測、數據質量。完善統計體系,彌補信息缺口,改進危機風險監測,已成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 (共18頁)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