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充分就業法》。有關解決嚴重失業問題的法案。1946年由國會通過。旨在查明國內失業狀況并運用聯邦政府的財力、物力予以解決。規定在總統行政辦公系統成立一個3人經濟顧問委員會,在國會成立兩院經濟報告聯席委員會,前...[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亦稱《充分就業法》。有關解決嚴重失業問題的法案。1946年由國會通過。旨在查明國內失業狀況并運用聯邦政府的財力、物力予以解決。規定在總統行政辦公系統成立一個3人經濟顧問委員會,在國會成立兩院經濟報告聯席委員會,前...[繼續閱讀]
亦稱《惠勒-李交通運輸法》。交通運輸管理的法案。1940年由國會通過。規定擴大州際商務委員會的司法權,將各水運公司從事的沿海航線及州際貿易也劃歸其管轄;保留該委員會對各鐵路公司實行合并的司法權;并規定在審理各公司合...[繼續閱讀]
又譯“瞬息民兵”。指獨立戰爭前及戰爭中殖民地的一種聞訊即可出動的民兵。源于1756年馬薩諸塞烏斯特的民兵武裝,因這些民兵可在一分鐘內武裝集合起來參加戰斗,故名。1775年馬薩諸塞地方議會通過建立民兵團法令后紛紛成立...[繼續閱讀]
美國歷史上的地方立法機關。北美殖民地時期除新罕布什爾和南卡羅來納外其他殖民地議會一度都只有參事會。建國后賓夕法尼亞、佐治亞、佛蒙特等州曾短期采用民選一院制議會。市議會一般為一院制。內布拉斯加州1934年開始實...[繼續閱讀]
也稱“新保守主義學派”。史學流派。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對美國歷史上所有重大事件和人物展開重新探討和評價。反對從階級斗爭和經濟角度解釋歷史。認為一致性、連貫性及社會穩定性是美國歷史發展的主要趨勢,美國社會不同于...[繼續閱讀]
美國總統威爾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提出的戰后世界和平綱領和具體政策目標。為抵消1917年11月蘇俄公布《和平法令》所帶來的影響,1918年1月8日威爾遜在國會發表講話,闡述了“十四”點原則。主要內容:(1)公開訂立和平條約,外交...[繼續閱讀]
十九世紀后半期美國流行的一種平裝本小說。內容多為通俗、情節夸張的驚險故事。出版商比德爾(IrwinBeadle)把所有這類書定價為10美分,實際上許多書只賣到5美分一本。第一本10美分小說是斯蒂芬斯(A.S.Stephens)的《馬萊斯卡:白人獵手...[繼續閱讀]
舊譯《丁格列關稅法》。國會在共和黨人推動下于1897年通過的旨在提高關稅的法令。因眾議員丁利(NelsonDingley,1832—1899)提出而得名。代表工業資本家的利益,規定禁止羊毛和皮革自由進口,對多達2000余種物品增加關稅。平均稅率達...[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