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是在極為倉促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對于具體機構的設置及隸屬并未深思熟慮,隨后政府開始高度重視經濟行政建設乃至經營。機構設置中,其效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模式的痕跡很明顯;但這套機構體系不僅龐...[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27年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是在極為倉促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對于具體機構的設置及隸屬并未深思熟慮,隨后政府開始高度重視經濟行政建設乃至經營。機構設置中,其效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模式的痕跡很明顯;但這套機構體系不僅龐...[繼續閱讀]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郵政制度本身也經歷了深刻變革,那就是國家獨占郵政地位的確立。從清代到民國時期,新式郵政不斷發展,但原有的民間信函傳遞機構——民信局并未消失。清末,大清郵政曾設法擠垮或吞沒民信局,但民信局一直...[繼續閱讀]
雖然郵政儲蓄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城市面臨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各大銀行除開辦普通存款業務外,還紛紛設立儲蓄部或者直接派出人員拉攏客戶以擴大收集渠道,在爭奪中各大銀行按照不同市況、對象分別制定存款利率,同時開辦形式...[繼續閱讀]
通過上面的業務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郵政儲蓄的業務已由單純的匯兌、吸收存款,向資產、負債業務全面發展,同時內部對資產負債的管理要求日益加強,郵政金融與郵政的不同產業發展性質日益明顯??梢哉f,郵政儲蓄在向銀行業轉型的...[繼續閱讀]
(一)與其他銀行1930年郵政儲金匯業總局成立后,郵政儲蓄向銀行業發展的方向日益明顯,在此過程中,郵政儲蓄與同業的合作與互補意識加強,在合作中競爭。領券,是中國金融史上的特殊現象,是指在發行不統一時,商業銀行之間的一種貨...[繼續閱讀]
近代中國郵政儲蓄迅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全球郵政儲蓄的繁榮發展時期。在此期間,各國的郵政儲蓄基本進行了如下定位:在負債業務方面,主要向中低收入、邊遠地區的居民提供儲蓄等服務,為廣大民眾提供更為安全、可靠的儲蓄服務...[繼續閱讀]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投融資體系發生了重大轉變。與北洋政府相比,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投資體系經歷了以民間投資為主到以政府投資為主的轉變。事實上,近代中國被打開國門之后,面對資本主義的社會化大生產,儲蓄—投資的機制已經...[繼續閱讀]
(一)政府財政政策的調整從很多國家來看,為政府融資以彌補財政赤字是政府建立和擴大郵政儲蓄系統的一個普遍動機。雖然郵政儲蓄早在1919年就開始在中國創辦,但郵政儲蓄體系的正式建立與發展是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因此我們可...[繼續閱讀]
1937年上海發生“八·一三”事件,戰事逼近上海,華北和東部沿海地區作為當時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相繼陷入敵手,全國經濟遭受重大影響。郵政業務亦受影響,1938年2月江浙附近營業網點中斷,交通較為便利區域的匯兌恢復后,規定匯款最...[繼續閱讀]
(一)戰時金融下郵政儲蓄網絡的發展及其作用在區域金融網絡的建設上,郵匯局的網點建設配合了國民政府西南西北金融網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前金融機構分布失衡的畸形狀態,對于融通資金、發展生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