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據南昌市安義縣潦河左岸的古遺址考證,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原始先民就在這里生產勞動,生息繁衍。在南昌市東郊的齊城崗至南郊青云譜一帶,亦發掘出一批新石器時代遺址,說明6000多年前,南昌就有若干個...[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南昌,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據南昌市安義縣潦河左岸的古遺址考證,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原始先民就在這里生產勞動,生息繁衍。在南昌市東郊的齊城崗至南郊青云譜一帶,亦發掘出一批新石器時代遺址,說明6000多年前,南昌就有若干個...[繼續閱讀]
南昌地處江西省北部,贛江、撫河下游,猶如一顆閃亮的明珠,鑲嵌在水天一色的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西南端。介于東經115°26′~116°33′,北緯28°09′~29°11′之間。轄區總面積7402.3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17.07平方公里,城市建...[繼續閱讀]
南昌民俗屬于長江流域民俗文化圈,具有長江流域的文化特點,由于地理環境的因素,又具有自己獨有的特色。南昌既是農耕文化最濃厚的地區,本身又兼具商業都會的市民文化特征;既是開化較早、儒家文明影響較深的贛地政治中心,又...[繼續閱讀]
楊建葆、熊三仔創作的《七門風俗圖》,藝術地再現了南昌古城的歷史風貌?!捌唛T”是指明代后的城門,即德勝門、章江門、廣潤門、惠民門、進賢門、順化門與永和門。幾百年的歷史演變,民間給了這“七門”更多的內涵,同時,也產...[繼續閱讀]
在南昌民間有“九佬十八匠,發財靠三缸”的說法(三缸為醬缸、酒缸、染缸)?!熬爬惺私场笔桥f時人們對于擁有一項手工絕活的能工巧匠以及各類民間藝人的一種概括性尊稱。他們“農忙種田,農閑掙錢”。是舊時下層勞苦民眾為...[繼續閱讀]
十八匠只是對民間工匠的總體稱謂,在傳統的農業社會里,民間工匠種類繁多,何止十八,這里只是按照民間十八匠的歌訣“金銀銅鐵錫,木瓦窯石柒,彈篾染畫雕,最后酒縫皮”來逐一介紹。工匠之間有規矩,匠人同席進餐,按十八匠順次排...[繼續閱讀]
作為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城市,南昌在風風雨雨的歷程中形成多種多樣的行當,一些與他地同有普泛性特點,一些凝聚著濃郁的地域色彩,而同樣不少行業在傳承轉變中無跡可尋了,因此不能詳見其中魅力,以下僅對一些難以歸類的行業做些...[繼續閱讀]
南昌自西漢初年筑城后,幾經發展,遠在唐、宋盛世,已是商賈云集的江南都會。在其經濟發展史上,也有過令人驚嘆的輝煌。明、清以來,南昌城有7門,其中4門位于沿江及其附近。廣潤門、惠民門濱臨贛江,凡由水路經南昌集散或轉運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