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卡巖型礦床是一個古老礦床成因類型,在全球都有分布。矽卡巖型礦床產出礦產種類多,Fe、Cu、Mo、Au、Ag、Pb、Zn、W、Sn、Mo、Bi,甚至包括Ti和Te都可作為主產品產于矽卡巖礦床中,并且還可以伴生多種有益成分,可以綜合利用。我國矽...[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矽卡巖型礦床是一個古老礦床成因類型,在全球都有分布。矽卡巖型礦床產出礦產種類多,Fe、Cu、Mo、Au、Ag、Pb、Zn、W、Sn、Mo、Bi,甚至包括Ti和Te都可作為主產品產于矽卡巖礦床中,并且還可以伴生多種有益成分,可以綜合利用。我國矽...[繼續閱讀]
矽卡巖型礦床產出的大地構造環境較為復雜,各種地球動力學背景都有矽卡巖礦床的形成(Yan-JingChenetal.,2007)。就世界范圍來看,在大洋島弧帶、大陸邊緣以及造山帶中都有矽卡巖型礦床產出,并且大多數的矽卡巖型礦床是與陸殼俯沖帶...[繼續閱讀]
20世紀80—90年代,國內對某些礦床的矽卡巖提出巖漿成因的觀點。林新多(1987)針對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些礦床中見到的脈狀矽卡巖,認為是貫入裂隙的矽卡巖成分的熔漿經冷卻結晶作用形成的。吳言昌(1992)也對一些地區的類似于矽卡巖成...[繼續閱讀]
矽卡巖型礦床成礦物質通常以巖漿來源為主,而有些礦床可能具有多元性。張乾等(1994)利用Pb同位素比值的對比研究了中國某些矽卡巖型礦床,發現矽卡巖型礦床的Pb來源于巖漿巖,而有些礦床顯示為巖漿巖與地層的混合。Levresseetal.(2...[繼續閱讀]
Kamvong(2009)通過對不同階段的載體礦物的流體包裹體的氫氧同位素測定和流體鹽度計算,認為矽卡巖型礦床形成的早期成礦流體是巖漿水,而退化交代階段有大氣降水的混合。利用LA-ICP-MS測定單個流體包裹體的成分,發現在某些礦床存在...[繼續閱讀]
矽卡巖型礦床成礦的物理化學條件的研究在國內外一向受到重視,方法以礦物流體包裹體技術為主,微量元素、同位素地質溫壓計也得到廣泛應用。Fuertes-Fuenteetal.(2000)用礦物組合相圖討論了西班牙西北部Ortosa矽卡巖型Au-Bi-Te礦床的形成...[繼續閱讀]
雖然20世紀50年代卡爾波娃提出的矽卡巖礦床形成過程的二期五階段方案一直沿用至今,而EinaudiMT(1981)對矽卡巖進行分類和成礦過程研究,區分了反應矽卡巖和交代矽卡巖兩種成因類型的矽卡巖,并對一個矽卡巖型礦床的形成過程劃分為...[繼續閱讀]
典型的矽卡巖型礦床被認為是發育在中酸性巖漿巖與碳酸鹽巖有關的接觸帶上,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中基性巖漿也可以形成矽卡巖型礦床,例如我國新疆磁海鐵礦床與輝綠巖體有關,伊朗北部發現了與輝長巖有關的矽卡巖型礦床(SomaninA...[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