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之一,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全國撒拉族人口有104503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以及與它毗鄰的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和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①,也有少數撒拉族散居在...[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撒拉族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之一,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全國撒拉族人口有104503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以及與它毗鄰的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和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①,也有少數撒拉族散居在...[繼續閱讀]
據《循化志》卷一記載,循化殷周時為羌戎之地,秦為塞外地,西漢為金城郡,后漢金城郡廢,河關縣改屬隴西。晉復為河關縣地,又為臨津縣地,屬晉興郡。后曾被前趙所據。苻堅滅涼,地屬秦(前秦,氐人)。其后為西秦(鮮卑人)所有。后涼...[繼續閱讀]
撒拉族的三個聚居區,都在黃河沿岸,相互毗鄰,自然條件基本相同。撒拉族主要聚居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位于青海省東部,祁連山支脈拉雞山東端,地處東經102°~102°49′,北緯35°25′~35°56′,東西長68公里,南北寬57公里,總面積2100平方公...[繼續閱讀]
撒拉族的語言①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的烏古斯語組。撒拉語與同語族的其他語言如烏茲別克、土庫曼、維吾爾、哈薩克等語言一樣,屬于黏著語類型的語言。語言內部比較一致,沒有方言的差別,只根據語音和語詞上的某...[繼續閱讀]
一、民族區域自治政權的建立和沿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循化縣的民族問題和政權建設問題,1949年8月27日循化解放,30日成立循化縣人民政府,是青海省解放和建立縣級人民政府最早的縣。同年10月,中...[繼續閱讀]
一、農業生產習俗撒拉族先民定居循化后,靠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水資源,主要從事農業,當時的農作物是祖先東遷時帶過來的“阿合毫里撒”(即白芒麥)、“尕拉毫里撒”(即黑芒麥)與“格自力阿日發”(即紅青稞)等,當時的先民們從蒙...[繼續閱讀]
“每個民族的飲食形式和食品種類與他們的經濟文化類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甚至可以說一個民族的整個經濟文化類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民族所生產的食品原料和用以生產這些食品原料的方法?!痹缭谥衼啎r,撒魯爾人是烏古斯...[繼續閱讀]
一、撒拉族服飾的變遷及基本特征撒拉族的服飾藝術,文獻資料缺少,只是從民間流傳的歌謠和一鱗半爪的史料中粗略地了解概貌而已?,F以撒拉族傳統戲劇“對依奧依納”(意為駱駝戲)為例:此戲劇是撒拉族地區廣為流傳、現存的、影...[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