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北方地區河流大多數為季節性間歇河流,只有部分流域面積具有少量基流。有的河道因上游修建水庫或攔水壩等工程措施,導致下游河道經常處于斷流狀態,除遇到豐水年,河道基本無水,有的河流濕地演化成河灘沙地,導致地下水位...[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我國北方地區河流大多數為季節性間歇河流,只有部分流域面積具有少量基流。有的河道因上游修建水庫或攔水壩等工程措施,導致下游河道經常處于斷流狀態,除遇到豐水年,河道基本無水,有的河流濕地演化成河灘沙地,導致地下水位...[繼續閱讀]
1904年,德國微生物學家LorenzHiltner提出了根際概念,他將根際定義為根系周圍、受根系生長影響的土體。植物根際微生物包括抑制植物生長的有害微生物和促進植物生長的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主要通過分泌植物毒素、競爭營養物質...[繼續閱讀]
在根際微生物中,細菌最為常見,生長也最快。常見的有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黃桿菌(Flavobactreium)、產堿桿菌(Alcaligenes)、色桿菌(Chromobacter)和無色桿菌(Achromobacter)等。其中假單胞桿菌屬的防病促生能力最較強,芽孢桿菌屬(Bacillus)、農...[繼續閱讀]
植物作為生態系統中的第一生產者,將光合產物以根系分泌物和植物殘體的形式釋放到土壤中,給土壤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碳源和能源。根際有益微生對植物的影響有:①土壤微生物作為有機質的分解者通過其活動和代謝,將有機養分...[繼續閱讀]
[1]蔡美芳,劉玉榮,黨志.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研究進展.重慶環境科學,2003,25(11):174-180[2]陳威.淺談黑龍江及烏蘇里江流域廢水中污染物排放特征.黑龍江環境通報,2014,38(1):21-22[3]蔡婧,李小平,陳小華.河道生態護坡對地表徑流的污染...[繼續閱讀]
高等水生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N、P等營養元素,并同化為自身的結構組成物質(蛋白質和核酸等),從而使富營養化水體得到凈化。利用水面種植高等植物是凈化富營養化水體和修復水體的有效途徑之一。有研究表明,在特定...[繼續閱讀]
在以大型水生植物為核心的水處理系統中,微生物對各種污染物降解仍然起著重要作用。污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通常以BOD來表示)主要由于微生物的活動去除。水生植物的存在,為水體中微生物和微型生物提供了附著基質和棲息...[繼續閱讀]
浮水植物發達的根系與水體接觸的面積很大,能形成一道密集的過濾層。當水經過時,不溶性的膠體會被根系粘附或吸附而沉淀下來。從而減輕了水體的內源污染。這方面的作用沉水植物表現的更加明顯一些。佛羅里達的一些以沉水植...[繼續閱讀]
首先,水生植物和浮游藻類在營養物質和光能利用上是競爭者,前者個體大、生命周期長、吸收和利用營養的能力都很強,能很好地抑制浮游藻類的生長;其次,某些水生植物根系還能分泌克藻物質,達到抑制藻類生長的目的。例如,水葫蘆...[繼續閱讀]
水生植物在整個水生生態系統中處于生產者的地位,其生物群落及結構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水生生態系統中其他的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從而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結構進行調整。如果作為生產者的植物系統的結構比較合理,就會帶...[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