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由于直立行走和勞動,引起了整個身體結構的變化,使人類在體質方面與其他動物有著一系列不同之處,如精細而靈活的雙手、粗壯穩固的下肢、直立的軀干、發達的大腦、獨特的喉部。人類的四肢已發生了明顯的分化,前肢不再是...[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人類由于直立行走和勞動,引起了整個身體結構的變化,使人類在體質方面與其他動物有著一系列不同之處,如精細而靈活的雙手、粗壯穩固的下肢、直立的軀干、發達的大腦、獨特的喉部。人類的四肢已發生了明顯的分化,前肢不再是...[繼續閱讀]
森林古猿(Dryopithecus)的化石最早是1856年在法國比利牛斯山脈的圣高登(Saint-Gaudens)發現的,以后在其他地區又陸續發現了一系列這類化石。法國學者讓·沙林(JeanChaline)認為森林古猿在中新世初期(2500萬~2000萬年前)廣布于東非,到了中新...[繼續閱讀]
巨猿(Gigantopithecus)是一種體型非常大的猿,巨猿的牙齒化石最先是在1935年由荷蘭人孔尼華教授(G.H.R.vonKoenigswald)在香港中藥鋪出售的所謂龍齒收集品中發現的。當時孔尼華立即認出在這類所謂的龍齒中,有一些牙齒代表著一種新化石靈...[繼續閱讀]
最早發現臘瑪古猿(Ramapithecus)化石的人是耶魯大學的青年研究學者G.愛德華·劉易斯(G.EdwardLewis),他于1932年在印度的西瓦立克山發現的化石是一塊右上頜骨破片,帶有三顆牙齒。劉易斯把這個化石標本命名為短吻臘瑪古猿(Ramapithecusbre...[繼續閱讀]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人科化石,發現于非洲的南部和東部。其生存時間是在從距今440萬年前持續到大約100萬年前。迄今為止,在非洲已發現大批的南方古猿化石,代表的個體在350個以上。1.湯恩小孩(Taung)南方古猿...[繼續閱讀]
能人(HomoHabilis)是路易斯·利基根據坦桑尼亞奧杜韋峽谷發現的化石于1964年命名的,意思是“巧手的人”,指的是這個物種是能制造工具的人。能人化石最早是1959年在坦桑尼亞奧杜韋層位I中發現的小孩的頂骨、下頜骨和手骨以及成人的...[繼續閱讀]
直立人(Homoerectus)過去一直被稱為猿人,20世紀50年代以后,人們經過研究認為,各種類型的猿人如中國北京周口店的中國猿人(Sinanthropuspekinensis)、爪哇的直立猿人(Pithecanthropuserectus)、阿爾及利亞的毛里坦阿特拉猿人(Atlanthropusmauritanicus)等...[繼續閱讀]
智人(Homosapiens)一般分為早期智人和現代人,早期智人生活于距今大約3.4萬~20萬年前。在地質時代屬于更新世中期至晚期,考古學上屬于舊石器時代中期,這時期的古人類已廣泛地分布于歐、亞、非三洲。而現代人(具有現代人解剖特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