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安裝的90%以上在線監測裝置是基于GSM/GPRS/CDMA/3G無線網絡進行通信,實現了野外輸電線路監測數據的遠距離傳輸,但存在信號弱、數據傳輸速率降低、通信成本高等缺點,設計可靠有效的通信網絡成為在線監測裝置運行穩定可靠的關...[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國內安裝的90%以上在線監測裝置是基于GSM/GPRS/CDMA/3G無線網絡進行通信,實現了野外輸電線路監測數據的遠距離傳輸,但存在信號弱、數據傳輸速率降低、通信成本高等缺點,設計可靠有效的通信網絡成為在線監測裝置運行穩定可靠的關...[繼續閱讀]
I1協議是裝置層(CMD)與接入層(CMA)之間的通信協議,CMA通過I1協議匯聚現場各狀態監測裝置發送的數據,實現監測數據的集中接收與上傳,I1接口設計和實現遵循簡單和可靠的原則,且要考慮裝置(CMD、塔上CMA)的低功耗運行。1.物理接口I1接口...[繼續閱讀]
I2協議是接入層(CMA)與主站層(CAG)之間的通信協議,CMA通過I2協議與上一級系統(CAG)進行交互,其設計和實現應考慮開放性和可擴展性。1.物理接口I2物理接口主要有以太網、光中繼、無線公網、長距離微波傳輸或無線中繼等方式。CMA可根...[繼續閱讀]
視頻監控系統發展迅速,在電力系統安全防護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視頻監控系統發展從第一代模擬視頻監控系統(CCTV),到第二代基于“PC+多媒體卡”數字視頻監控系統(DVR),再到第三代完全基于IP網絡的視頻監控系統(IPVS)。IPVS主要包括...[繼續閱讀]
智能電網輸電線路在線監測技術中加入了狀態監測代理(ConditionMonitoringAgent,CMA),CMA能夠在一個局部范圍內管理和協同各類輸電線路CMD,匯集接入各類CMD監測數據,并與主站系統(CAG)進行安全雙向數據通信,見圖3-1。CMA一方面可通過I1協議接...[繼續閱讀]
塔上和站內CMA,通過WiFi、RJ45及RS485等方式接收一定距離內的CMD發送的數據,并通過光纖、GPRS(虛擬專用網絡VPN)、WiFi等方式上傳數據到狀態信息接入網關機(CAG)。由于塔上CMA具有6~10km的無線WiFi的通信接口,可沿線路走廊安裝塔上CMA形成...[繼續閱讀]
由于塔上CMA受供電、通信距離和穩定性等多方面限制,其應用增加了用戶費用且應用效果差;站內CMA盡管通信距離提高、無需考慮電源問題,但其接收的CMD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其數據存儲、分析能力必然大大下降,從而影響整個線路在線...[繼續閱讀]
1.硬件設計CMA硬件是基于ARM+DSP芯片進行設計的,CMA功能框圖如圖3-4所示,由嵌入式系統、I1接口模塊、I2接口模塊、數據存儲及電源管理等組成。圖3-4CMA功能框圖(1)I1通信接口設計。CMA與CMD的短距離通信,需要遵循I1協議。但輸電線路在線...[繼續閱讀]
依據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發布的CMA技術規范要求,CMA模擬軟件由CAG接口模塊、遠程服務模塊、遠程管理模塊、終端接口模塊、SQLite數據庫、參數配置文件等組成。1.應用程序模塊設計(1)CAG接口模塊。CAG接口模塊主要實現I2接口的心跳交...[繼續閱讀]
1.信息安全防護架構輸電線路CMD將監測數據通過WiFi/GPRS/3G等無線網絡匯聚到CMA,由CMA將數據無線傳輸至CAG,涉及多個裝置和網絡接口,因此輸電線路在線監測技術的信息安全防護可從CMA、通信網絡、CAG、主站系統、應用環境5個環節進行...[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