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土建筑是一個現代術語,泛指世界各地以僅經過簡單加工的原狀土質材料營建主體結構的建筑物、構筑物(如古長城、古墓等),也指在原狀土中挖鑿的窯洞等各類建筑物。包括黃土塬上開挖的窯洞、用夯土形式夯筑的民居、用土坯塊...[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生土建筑是一個現代術語,泛指世界各地以僅經過簡單加工的原狀土質材料營建主體結構的建筑物、構筑物(如古長城、古墓等),也指在原狀土中挖鑿的窯洞等各類建筑物。包括黃土塬上開挖的窯洞、用夯土形式夯筑的民居、用土坯塊...[繼續閱讀]
我國村鎮建筑具有分布廣、數量大、體型小等特點。村鎮建筑房屋抗震能力較差,原因如下: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建房投入資金相對較少;村鎮建筑以自建為主,長期以來未納入正規的行政管理,很少進行抗震設計;農民作...[繼續閱讀]
生土墻是生土結構房屋的主要承重構件。根據生土墻不同,生土結構房屋可分為:1)土坯墻房屋土坯墻房屋是指由黏土泥漿黏結,土坯塊材錯縫臥砌形成土坯墻體(實際中尚有土坯立砌的墻體),屋架或檁條擱置在土坯墻上的房屋。土坯墻是...[繼續閱讀]
西北地區5級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天山地震帶、西昆侖-阿爾金地區、祁連山地震帶、柴達木-共和地塊、甘東南地區和庫瑪地震帶。天山地震帶5級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南北天山地區,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曾發生1902年阿圖什8.0級地...[繼續閱讀]
西北地區地震頻度高、強震多。即使西部地區部分地震發生在無人區或者人口稀少的地區,并未造成嚴重的地震災害,西北地區的地震災害仍然是比較嚴重的。西北地區由于經濟水平條件制約,加上氣候環境和風俗文化等影響使得西北...[繼續閱讀]
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我國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四川省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km處發生了里氏8.0級特大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達Ms8.0,破壞地區超過10萬km2。地震烈度最高達Ⅺ度...[繼續閱讀]
(1)從主震特征來看,玉樹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僅相當于汶川地震的大約1/30。玉樹地震的發震斷層較單一,震源機制為走滑型地震,地表破裂帶長度大約在31~46km之間。而汶川地震由龍門山中央斷裂產生逆沖兼具走滑運動引發的強震,斷層破...[繼續閱讀]
1)新疆及其鄰區新疆及其鄰區地震帶屬于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結合最為顯著部位或稱弧頂,或稱應力最為集中區。這一地區地震活動背景值較一般內陸地區地震活動水平高,是中國大陸地震最活動的區域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自1600—...[繼續閱讀]
新疆斷塊區是擠壓環境下的再生造山斷塊和盆地斷塊發育區,以活動逆斷裂-褶皺帶和壓陷盆地發育為主要特色,它們也是控制地震的主要發震類型,區內與之相關的大型走滑斷裂及走滑型地震也有發育。塔里木和準格爾盆地斷塊均是結...[繼續閱讀]
生土結構房屋的耐久性、整體性和延性較差,因此,抗震性能也較差。加上我國村鎮地區的經濟相對落后和抗震防災意識不強,生土結構房屋的抗震能力不容樂觀。歷次地震震害表明,當遭受6度地震烈度時,就有相當一部分生土結構的墻...[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