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惫ぞ吆推餍凳侨祟愑靡赃m應自然、改變自然的手段。工具、機械和各類器具的發明和使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和自然的關系,構建了人造自然的形成過程與格局,改進了生產勞作的方式,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惫ぞ吆推餍凳侨祟愑靡赃m應自然、改變自然的手段。工具、機械和各類器具的發明和使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和自然的關系,構建了人造自然的形成過程與格局,改進了生產勞作的方式,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繼續閱讀]
耒耜是先秦時期的主要農耕工具。許慎、鄭玄以耒、耜為一物,根據《管子.海王》的記載,耒、耜實為兩種農具,有出土實物為證。最早的耒為一根尖頭木棍,用以翻土。后附加橫梁,可腳踏使木棍深入。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有保留在黃...[繼續閱讀]
1.引言耕犁是最基本的農具,以牛牽引的犁耕,標志著中國傳統農業的技術水平。耕犁在我國歷史悠久,但發展極不平衡,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民族的應用情況造就了不同的類型。而且直到現代,在某些邊遠地區仍保留并使用形態十分古...[繼續閱讀]
1.引言耬又稱耬犁或耬車,該器早在西漢時期已經開始使用。崔寔《政論》:“武帝以趙過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至今三輔猶賴其利?!薄叭纭睂嶋H上指的就是三腳耬??脊?..[繼續閱讀]
斧是一種尖劈狀的砍伐器,它和鑿都是最基本的手工工具,應用極為廣泛。石斧(圖1-27)的歷史可追溯到幾十萬年以前,后來還成為氏族首領權力的象征。俟后以玉制作,便演化為酋長或部落聯盟首領執掌的王權象征物,或稱作鉞。銅斧(圖...[繼續閱讀]
最早的鑿以銅制作,始見于齊家文化時期。從刃部形態看,截至商周至少有五種類型,即單面刃、雙面刃、圓刃、寬刃、窄刃。圓刃是為穿鑿圓孔,至遲見于戰國時期。后鑿身以鋼制成,木柄插入鑿的圓錐形孔中(圖1-30)。對于木匠而言,鑿...[繼續閱讀]
新石器時期已掌握了鑿琢法、實心鉆法和管鉆法等不同的鉆孔技術。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遼西興隆洼文化時期已采用鑿琢法和實心鉆法。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時期管鉆法得到普遍采用。管鉆工具實物雖至今未被發現,但從出土新石器時...[繼續閱讀]
鋸初為石、蚌質,后為青銅、鋼質。石鋸、蚌鋸皆始見于新石器時代。青銅鋸始見于商代中期,湖北黃陂盤龍城李家嘴、河北滿城臺西村等地都有出土,流行于春秋戰國。民間傳說魯班為鋸的始創者是沒有根據的。依照外形和把持方式...[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