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降雨量年內分配很不均勻,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為400~600毫米,其高值區一是上游的五臺山,可達874毫米,另外兩個分別在崗南水庫上游獅子坪附近,分別為730毫米和622毫米。流域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月、8月,流域降水年際豐枯比達...[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流域降雨量年內分配很不均勻,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為400~600毫米,其高值區一是上游的五臺山,可達874毫米,另外兩個分別在崗南水庫上游獅子坪附近,分別為730毫米和622毫米。流域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月、8月,流域降水年際豐枯比達...[繼續閱讀]
主壩樁號0+000~0+300為一級階地,地面高程約105米;0+300~1+000為河床,河床高程100米左右;1+000以北為二級階地,地面高程約122米,其中1+200~1+800系一埋藏的第三紀老河谷,切割深度比現代河床還深,高程低達70米左右。靈正渠進水塔以北有一...[繼續閱讀]
副壩修建于古河道之上,兼跨三個地貌單元,即馬鞍山侵蝕殘丘、二級階地及洪積扇。馬鞍山殘丘南坡與副壩相接,坡度較緩,地表高程由135米逐漸降至115米,在樁號0+347附近與二級階地相連;副壩軸線樁號0+347~5+805段處于二級階地,地形較...[繼續閱讀]
據統計,西漢以來,現石家莊市域范圍內有記載的洪澇災害達283個年份,連續2年有水災的39次,連續3年的16次,連續4年的7次,連續5年的3次,連續7年的1次。以下擇其幾例:西漢新王莽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常山郡邑大雨霧,水深數丈,流殺數千...[繼續閱讀]
新中國成立后發生特大洪水(1954年、1956年、1963年、1996年)4次,較大洪水(1959年、1966年、1967年、1975年、1988年)5次。(一)1954年大洪水1954年,雨量大,雨區廣,暴雨次數多。年降雨量1071.6毫米,汛期降雨942.7毫米。山洪、瀝水相繼為災,洪水沖...[繼續閱讀]
干旱主要是自然條件形成的,但也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據《正定府志》記載:“周以前井田與溝洫并行,旱干蓄水,霪潦泄水。當時民無水旱之憂,非遇大災變不至捐瘠也?!彪S著人口的增加及其社會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旱災有所...[繼續閱讀]
黃壁莊水庫建成后周邊發生了多起特大地震,特別是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46秒,河北省邢臺專區寧晉縣發生震級為7.2級的大地震,黃壁莊水庫也受到一定影響。黃壁莊水庫處在該次地震的Ⅶ度異常區,正常溢洪道與大壩連接處出現19條裂縫...[繼續閱讀]
崗南水庫位于河北省平山縣崗南鎮附近的滹沱河干流上,距省會石家莊市58千米,是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兩大支流之一滹沱河中下游重要的大(1)型水利樞紐工程,控制流域面積15900平方千米,總庫容17.04億立方米,水庫以防洪、供水、灌溉為...[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