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1839—1900)字迪臣。晚清進士,翰林院編修。曾任陜西學政、浙江道監察御史。因反對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建造頤和園,被貶為衢州知府。1896年,調任杭州知府。在杭期間,勤于治理,倡導務實之風,重視生產、發展經濟,興辦教育、...[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林啟(1839—1900)字迪臣。晚清進士,翰林院編修。曾任陜西學政、浙江道監察御史。因反對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建造頤和園,被貶為衢州知府。1896年,調任杭州知府。在杭期間,勤于治理,倡導務實之風,重視生產、發展經濟,興辦教育、...[繼續閱讀]
1910年11月26日,浙江巡撫增韞專折上奏清廷獲準,籌辦浙江中等工業學堂。1911年3月27日,浙江中等工業學堂正式開學,校址設在杭州蒲場巷楊官弄報國寺(原銅元局舊址)。1912—1920年期間先后改稱浙江公立中等工業學校、浙江公立甲種工業...[繼續閱讀]
1927年7月,在“大學區制”的背景下,南京國民政府在杭州成立第三中山大學,設址原浙江高等學校,蔣夢麟任校長。8月3日,第三中山大學冠名“國立”,稱國立第三中山大學。改組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和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為第三中...[繼續閱讀]
大學院院長蔡元培簽署關于第三中山大學改稱為浙江大學的第165號訓令(1928年2月28日)。大學院院長蔡元培簽署第389號訓令,批準浙江大學前冠以“國立”,稱國立浙江大學(1928年5月25日)。國民政府教育部任命邵裴子為國立浙江大學校長...[繼續閱讀]
國立浙江大學定名后,匯聚了錢寶琮、陳建功、蘇步青、貝時璋、蔡堡、邵裴子、鄭曉滄、劉大白、郭任遠、李壽恒、顧毓琇、金善寶等一大批優秀師資。李壽恒(1898—1995)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1927—1960年,先后任浙江公立工業專門...[繼續閱讀]
國立浙江大學建校初期以求是書院舊址為校址,并擴建校舍,開辟農場,添加圖書設備,逐步完善辦學條件,為日后發展奠定了基礎。圖為國立浙江大學校門(攝于20世紀30年代)。國立浙江大學教室。位于筧橋的農學院(攝于20世紀30年代)。學...[繼續閱讀]
竺可楨(1890—1974)字藕舫。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氣象學家、教育家。早年留學美國,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18年歸國后,歷任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氣象所所長、中國科學社社長等職。1936年4月,任國立浙江大學校長...[繼續閱讀]
1937年9月,戰事迫近杭州,浙江大學決定將1937級新生先行遷入相對偏僻的浙江省於潛縣西天目山禪源寺(現屬浙江省臨安市)辦學。10月,導師制在此正式施行。導師制的施行,密切了師生關系,是浙江大學在西遷辦學中的一次重要制度創新...[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