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安倍晉三訪華的“破冰之旅”,到近年的“融冰”“迎春”“暖春”,再到2010年9月前夕,中日關系都被人們以“面向未來”的積極心態觀望。但2010年9月釣魚島“撞船”之后,兩國關系再次進入“寒冬”。本文以《朝日新聞》2...[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從2006年安倍晉三訪華的“破冰之旅”,到近年的“融冰”“迎春”“暖春”,再到2010年9月前夕,中日關系都被人們以“面向未來”的積極心態觀望。但2010年9月釣魚島“撞船”之后,兩國關系再次進入“寒冬”。本文以《朝日新聞》2...[繼續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于文化建設尤其是文藝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深刻闡述,其中“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進一步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電視文藝作為電視節...[繼續閱讀]
序言人類的新聞傳播發展史是一個反思與覺醒、創造與沉淀的過程。其中誕生的“媒介批評”概念古已有之,且影響巨大。隨著新聞事業的發展,這一概念被不斷解構與重構,一些共識特點得到學界與業界廣泛認可。如“媒介批評”是...[繼續閱讀]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中國廣電行業發生了深刻的產業化轉向和電視研究理論的嬗變。它不僅深深烙下了文化體制改革的印跡,同時也體現出社會轉型反思調整時期,困擾中國電視研究發展的各種社會因素及文化思潮。在電視文化研究...[繼續閱讀]
電視文藝是指以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聲音和畫面為傳播符號,主要通過電視媒介傳遞信息,滿足受眾娛樂審美需求的電視藝術形式,包括電視劇、電視綜藝節目、真人秀節目、音樂電視、電視音樂節目、電視舞蹈節目,電視文學節目等內容...[繼續閱讀]
處于紛繁復雜、多元動態的文化格局和社會結構中的電視文藝,其發展脈絡、藝術實踐、信息、傳播接受范圍和理論建構與文學、戲劇、廣播、電影、新媒體等媒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一種媒介文化形態,電視文藝極其深刻地影...[繼續閱讀]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為本、體現人的本質屬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義、體現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發展的精神。其核心是主張人的主體性,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重視對人類的無限關懷。人文精神要求我們注重對人...[繼續閱讀]
當前,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在消費文化、大眾文化與市場經濟的合謀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過度娛樂化之路。娛樂泛化的現象,引起了理論界的憂慮。不少學者從政策與制度、受眾需求、產業經營、媒介素養等層面對之進行探討...[繼續閱讀]
隨著全球化與現代化進程的加劇,當下中國社會正處于傳統/現代/后現代、東方/西方/全球化、主流/精英/大眾的并峙、膠著、對話、整合的拼貼狀態中。在多元文化交相混雜下,作為最沒有歷史負擔、最活躍、最激進的青少年亞文化...[繼續閱讀]
21世紀,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和我國電視實踐的不斷深入,各種新節目類型的誕生、傳播渠道的增加,新媒體傳播環境的變化等等,構成了我國電視文藝傳播的新景象,受眾在電視文藝傳播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日益凸顯...[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