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詩詞 > 【蔡襄】 詩詞 > 正文

    茶錄
    宋 - 蔡襄

    【上篇(論茶)】

    展開全文
    茶色貴白。而餅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黃紫黑之異。善別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氣色也,隱然察之于內。以肉理潤者為上,既已未之,黃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鮮明,故建安人開試,以青白勝黃白。

    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間皆不入香,恐奪其真。若烹點之際,又雜珍果香草,其奪益甚。正當不用。

    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鳳凰山連屬諸焙所產者味佳。隔溪諸山,雖及時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損茶味。前世之論水品者以此。
    藏茶
    茶宜箬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濕冷。故收藏之家,以箬葉封裹入焙中,兩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體溫溫,則御濕潤。若火多則茶焦不可食。
    炙茶
    茶或經年,則香色味皆陳。于凈器中以沸湯漬之,刮去膏油一兩重乃止,以鈐鉗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當年新茶,則不用此說。
    碾茶
    碾茶先以凈紙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則色白,或經宿則色已昏矣。
    羅茶
    羅細則茶浮,粗則水浮。
    候湯 
    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前世謂之蟹眼者,過熟湯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辯,故曰候湯最難。
    熁盞
    凡欲點茶。先須熁盞令熱。冷則茶不浮。
    點茶
    茶少湯多,則云腳散;湯少茶多,則粥面聚。鈔茶一錢七,先注湯調令極勻,又添注入環回擊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斗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故較勝負之說,曰相去一水兩水。
    【下篇(論茶器)】
    茶焙
    茶焙編竹為之裹以箬葉,蓋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納火其下去茶尺許,常溫溫然,所以養茶色香味也。
    茶籠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籠盛之,置高處,不近濕氣。
    砧椎
    砧椎蓋以砧茶;砧以木為之;椎或金或鐵,取于便用。
    茶鈐
    茶鈐屈金鐵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銀或鐵為之。黃金性柔,銅及喻石皆能生鉎,不入用。
    茶羅
    茶羅以絕細為佳。羅底用蜀東川鵝溪畫絹之密者,投湯中揉洗以冪之。
    茶盞
    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
    茶匙
    茶匙要重,擊拂有力。黃金為上,人間以銀鐵為之。竹者輕,建茶不取。
    湯瓶
    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有準。黃金為上,人間以銀鐵或瓷石為之。
    收起
    [ 釋文或賞析] >>
    更多詩詞內容,請進入學習中心 >>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

    蔡襄

    蔡襄,字君謨,漢族,興化軍仙游縣(今楓亭鎮青澤亭)人[1] 。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先后任館閣???、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