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銅元鑄造時間早,設計精,鑄量大,流通廣,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仿香港“一仙”銅幣開鑄“光緒元寶”銅元,幣面下部文字為“每百枚換一圓”六字。光緒三十年下部文字改為“每元當制錢十文”。1906年開始鑄“粵”字“大清銅幣...[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廣東銅元鑄造時間早,設計精,鑄量大,流通廣,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仿香港“一仙”銅幣開鑄“光緒元寶”銅元,幣面下部文字為“每百枚換一圓”六字。光緒三十年下部文字改為“每元當制錢十文”。1906年開始鑄“粵”字“大清銅幣...[繼續閱讀]
福建毗鄰廣東,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緊跟廣東建廠鑄幣。1900年福建巡撫獲準在銀圓局內安設鑄造銅元機器,開鑄銅輔幣,并有專署管理,稱為“福建銅幣局”。該署前后轄有3所廠局,分別以所在方位稱為南局、西局、東局。銅幣取廣東經...[繼續閱讀]
湖北省近現代的機鑄幣,無論銀主幣還是銅幣,都成為了近代中國硬幣領域的典范之一,在近現代銅幣中打破了許多記錄,創造了許多第一:造幣機最多(150具)幣質最好(除“鄂”字一文之外,流通版均為紫銅質,形制規整)流通最廣(除西藏、...[繼續閱讀]
江南省成立于清順治年間,其地包括江蘇、安徽大部及浙江北部??滴趿?1668)為縮小行政區劃而析分江南為江蘇、安徽兩省,江蘇省府在蘇州。此后江南省的建制不再存在,但是許多官方機構仍延用舊名,如江南機器局等。因此當189...[繼續閱讀]
安徽銀圓局成立于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巡撫鄧華熙主持,地點在安慶城內東門鴛鴦橋火藥局舊址,機器購自德國,1898年三月十三日正式開機鑄幣。在此前的1897年十一月曾用廣東借來的機器試鑄少量無紀年銀幣。1898年五月遵...[繼續閱讀]
湖南造幣廠由巡撫余廉三在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上奏設立,地址在長沙西長街,用銀圓局機器生產銅元。次年又另外在長沙南門外靈官渡建設新廠,設備購自英國喜敦廠。舊廠系采用鑄銀幣舊機,雖印花機多達27架,但產量較低。1902年六月...[繼續閱讀]
浙江銅元廠開設于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由當時的巡撫聶緝椝奏準設立,包含了銀幣廠在內,總共有96具造幣機。后來在銀幣廠設立了另外一個分廠。1903年開造銅幣,停鑄銀幣。1905年又在省城西大街寶浙鑄錢公所舊址添置民地,建造新廠...[繼續閱讀]
北洋系列的銅元包含了北洋機器局、直隸省(河北地區)、天津地方等兩地1局3套機構,統轄于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名下。1902年,袁世凱受命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打算建一鑄幣專局,以開平礦務局總辦周學熙為負責人,開始建設“北洋鑄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