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之地包括現在安徽省黃山市的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徽州區、屯溪區、黃山區的一部分;宣城市的績溪縣以及江西省的婺源縣等。此處屬我國東南丘陵的一部分。境內群山環抱,綿延起伏,溝壑縱橫,溪流縈徊。北、西北...[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古徽州之地包括現在安徽省黃山市的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徽州區、屯溪區、黃山區的一部分;宣城市的績溪縣以及江西省的婺源縣等。此處屬我國東南丘陵的一部分。境內群山環抱,綿延起伏,溝壑縱橫,溪流縈徊。北、西北...[繼續閱讀]
徽文化的內容非常豐富。文書檔案數以萬計,數量上已超過敦煌文書檔案,這為研究我國封建社會后期的政治經濟狀況、社會關系及其變革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徽文化中文學藝術、繪畫、雕塑、園林建筑、戲劇雜耍、醫藥養...[繼續閱讀]
宋代在我國盆景發展歷史上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宋代由于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和混戰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社會逐步走向安定,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有資料顯示,宋代的物質生產和財政收入都超過盛唐。我們從張擇端的《明清上...[繼續閱讀]
徽派盆景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中后期。圖7西安柏樹樹藝盆景(攝影:黃映泉)唐朝的中唐后期就有人工蟠扎樹木造型的情況。唐德宗、順宗時詩人李賀(790-816)作過《五粒松歌》,詩曰:“蛇子蛇孫鱗蜿蜿,新香幾粒洪崖飯,綠波浸葉滿濃...[繼續閱讀]
徽派盆景歷史上不但在本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而且隨著徽商在全國各地的發展而不斷地擴散其影響。例如明末清初時期,徽州旅居嘉定的竹雕藝人朱纓(號小松,兼攻書畫)、朱雅征(號三松)父子與同時旅居嘉定的徽州著名畫家、詩人...[繼續閱讀]
徽派傳統樹樁盆景有許多款式,各款式的造型方法不盡相同,這里僅將主要款式及造型方法介紹如下:1、梅花游龍式造型:梅花游龍樁盆景是徽派傳統盆景中的代表款式(圖25),它的造型方法可分以下幾個步驟:龍頭的培養:這實際上就是樁...[繼續閱讀]
自然式盆景是相對規劃式盆景而言的一類盆景,它是以自然界各種生態下各種樹木形態、神韻為依據,通過各種樹木造型手段如蟠扎、修剪、除萌、摘心、嫁接、雕刻和生長素、矮化素等的運用,使樹木素材的形態、神韻既符合自然又...[繼續閱讀]
原徽州在奇石觀賞方面的資料尚多。例如《李卓吾先生批評明珠記》一書,是明代萬歷間刻本,其中有徽派版畫插圖多幅,為徽州黃端甫所刻,刻工精細,其中一幅畫面正中為一大型多孔奇石聳立于地,兩側擺放石鼓,奇石后側立一仕女并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