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區的商業貿易,是隨著茶馬古道的興起而興起的。四川古稱“天府”,是中國茶的原產地。早在2000年前的西漢時期,四川已將茶作為商品進行貿易。當時,蜀郡的商人們常以本地特產與大渡河外的七牦(旄)牛夷邛、筰等部交換牦牛...[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康巴藏區的商業貿易,是隨著茶馬古道的興起而興起的。四川古稱“天府”,是中國茶的原產地。早在2000年前的西漢時期,四川已將茶作為商品進行貿易。當時,蜀郡的商人們常以本地特產與大渡河外的七牦(旄)牛夷邛、筰等部交換牦牛...[繼續閱讀]
古老而神奇的傳說拉開了青藏高原人類起源的大幕。獼猴變人的傳說在《西藏王臣記》、《國王遺教》、《賢者喜宴》等典籍中均有生動的描述性記載,與從猿到人的科學進化理論不謀而合。在《賢者喜宴》中說道“食用果實變成人...[繼續閱讀]
創造,或者改變原有的天然住所,是原始人類的一大進步,也是原始人類區別于其他生物的靈性的覺醒。新石器時代的標志就在于人類依賴自然的同時,開始學會改造自然,以自然為主體的寄居時代過渡到以人為主體的改造自然為己所用的...[繼續閱讀]
如果把從獼猴時期至六氏時期看做是藏民族建筑的原始時期和萌芽時期,那么從“瑪桑九族開始”,就進入了藏族建筑的雛形時期。這是一個較為漫長的時期,至吐蕃第三十一代贊普囊日倫贊執政時期(公元6世紀)止。這個時期,由于氏族...[繼續閱讀]
第三十二代贊普松贊干布繼承王位后,統一了青藏高原,建立起吐蕃王朝。這是藏族史上文化大發展、對外交流活躍、藏式建筑突飛猛進的發展時代。這個時期佛教才正式從印度和漢地傳入西藏。佛教的興盛,以寺廟為主要建筑形式廣...[繼續閱讀]
公元1253年,元憲宗蒙哥汗即位的次年,即派兵進入西藏,開始把西藏納入祖國的版圖。元時期在中央王朝設立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行政事務機關,并在康巴藏區推行土司制度,使康區社會相對穩定,不斷發展和進步。這時期藏式建...[繼續閱讀]
寺廟建筑是除民居建筑外分布最廣、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建筑類型。這是因為藏傳佛教在藏區擁有絕對的權威和民眾信仰的神圣。有“每一座藏傳佛教寺廟就是一座藝術宮殿”之美譽,其規模和藝術成就是任何別的建筑所無法比擬...[繼續閱讀]
佛塔是藏區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宗教性建筑。凡是有寺廟或村寨的地方,都可以看見藏式佛塔。佛塔不僅是寺廟建筑的組成部分,也在民間獨立存在。藏式佛塔經過藏民族長期實踐和創造,使之成為中華古塔大觀園中的一枝奇葩。(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