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的等級,是唐代儀衛制度中最鮮明的特點。等級差別最明顯地體現在人數上,高等級儀衛,人數多達百人,騎馬、步行儀衛皆有;低級別儀衛,僅十數人,且只有步行儀衛。這在唐墓壁畫中被直觀地反映出來。此圖位于章懷太子墓墓道東...[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嚴格的等級,是唐代儀衛制度中最鮮明的特點。等級差別最明顯地體現在人數上,高等級儀衛,人數多達百人,騎馬、步行儀衛皆有;低級別儀衛,僅十數人,且只有步行儀衛。這在唐墓壁畫中被直觀地反映出來。此圖位于章懷太子墓墓道東...[繼續閱讀]
盆景是人們喜愛的一種獨特的傳統園林藝術形式,有人稱之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它起源于何時,未見明確記載。唐墓壁畫中的盆景圖,描繪具體,栩栩如生,無疑是考證研究盆景起源的珍貴資料。此圖位于章懷太子墓前甬道東壁,高...[繼續閱讀]
你知道唐代的侏儒嗎?——本圖為你了解唐代侏儒的生活打開了一扇窗口……此畫位于章懷太子墓前墓室南壁東側,高168厘米,寬102厘米。畫中三人,為行進中的姿態。為首的是一身材矮小的侏儒,頭戴黑幞頭,身穿黃色圓領長袍,系黑腰帶...[繼續閱讀]
你知道提梁罐這種器皿是從哪里傳入中國的嗎?此畫繪于章懷太子墓前甬道東壁,高171厘米,寬119厘米。畫中繪兩宮女。左側女子背身而立,似行進中聽到召喚,駐足回首,循聲顧盼。頭飾高髻,穿綠色窄袖衫,披黃巾,束黃裙,側面可見臉龐豐...[繼續閱讀]
宦官,史書上也稱寺人、閹人、中官、內臣、內侍等,是動過手術失去性能力而在宮廷里奔走服侍的男性。唐墓壁畫中,宦官常被描繪成一副丑陋的面孔。這幅畫繪于章懷太子墓第三過洞東壁,高168厘米,寬284厘米。畫中繪四名內侍,即宮...[繼續閱讀]
你知道什么是魚符嗎?你知道唐代的魚符是如何使用的嗎?這幅《內侍圖》繪于章懷太子墓前甬道東壁,高108厘米,寬41厘米。從相貌看,這名內侍為宮中的宦官,身材矮小、瘦弱,面部特征突出,二目深陷,顴骨高聳,兩腮塌陷,大眼,口部涂成紅...[繼續閱讀]
再現了皇太子李賢東宮生活的一個側面。初唐向盛唐過渡時期繪畫藝術的杰作。研究唐前期政治制度和繪畫藝術的珍貴資料。這幅壁畫位于章懷太子墓內第四過洞西壁,高174厘米,寬248厘米。畫面中有一長廊建筑,應為宮中的門房,木質...[繼續閱讀]
斗雞是唐代“斗戲”中最盛行的一種,本圖可以使你領略唐代斗雞的盛況。此圖繪于章懷太子墓前甬道西壁,高132厘米,寬170厘米。畫中左側為一宦官,戴黑幞頭,著圓領黃袍,黑靴,黑腰帶。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粗眉,凹目,塌鼻,厚唇。拱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