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宣布退位,這不僅標志著清王朝的結束,而且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來封建統治制度的結束。組建全國統一政權問題提到了南北雙方的議事日程。如前所述,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這個本應在清帝退位后解決的問題,實...[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宣布退位,這不僅標志著清王朝的結束,而且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來封建統治制度的結束。組建全國統一政權問題提到了南北雙方的議事日程。如前所述,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這個本應在清帝退位后解決的問題,實...[繼續閱讀]
民元《臨時約法》的核心所在即所謂的議會政治,議會政治的重心在政黨制衡。但是,中華民國成立時的中國資產階級并沒有掌握權力,重要權力手段完全掌握在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地主階級自由化的當權派手中。袁世凱模式政體的權力...[繼續閱讀]
辛亥革命后,相當一部分同盟會員沉醉在勝利的幻覺之中。他們總以為破壞告終,建設開始,憧憬著一個獨立、民主、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會奇跡般地出現。因此,熱衷于盡快結束革命的武裝斗爭,急切地希望投身于政黨政治的正?;顒?..[繼續閱讀]
議會政治又稱代議政治,本是17世紀以來在歐美行之有效的一種資產階級專政手段,其實質性民主范圍要看一個國家中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究竟能使多少人口受益。受益者寡,其專政程度就高,民主范圍必狹;受益者眾,民主與專...[繼續閱讀]
國際銀行團是對華資本輸出的壟斷組織,發端于前清末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后,政治借款和鐵路投資成為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主要內容,而鐵路讓與權的爭奪迫使各資本集團降低了對華貸款的條件,削弱了彼此之間掠奪中國的力量。為了...[繼續閱讀]
宋教仁,字遯初(亦作鈍初),號漁父,1882年4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桃源縣上香沖的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入私塾,1899年入漳江書院,1903年春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漸萌革命思想。1904年春,與黃興、陳天華、劉揆一等在長沙創立革命團體華興會...[繼續閱讀]
二次革命后,國民黨遭到殘酷鎮壓,所有的軍事、政治、經濟實力幾乎損失殆盡。袁世凱挾勢大興黨獄,取締國民黨。在一片搜捕國民黨人的恐怖氣氛中,國民黨人四散出逃。孫中山、黃興、胡漢民等人到了日本,蔡元培、汪精衛、馬君武...[繼續閱讀]
歐事研究會是一部分國民黨人以繼續反袁為目的而組成的政治團體,是全國革命斗爭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于1914年8月在日本東京成立。如前所述,孫、黃于二次革命后的思想分歧終于導致了國民黨在組織上的分裂。1913年9月,孫中山在東京...[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