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二首。通過對一從良娼家女子個性的描寫,揭示了漢末中下層婦女的悲劇命運。原文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題解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二首。通過對一從良娼家女子個性的描寫,揭示了漢末中下層婦女的悲劇命運。原文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繼續閱讀]
題解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借花草易凋零枯槁,抒發年華易逝,青春不返的感慨。原文新樹蘭蕙葩,雜用杜衡草。終朝采其華,日暮不盈抱。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馨香易銷歇,繁華會枯槁。悵望何所言,臨風送懷抱。賞讀全詩共十句,是...[繼續閱讀]
題解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種社會矛盾尖銳異常,漢王朝瀕臨滅亡,這時社會混亂,連遠游求仕的人也經常因戰亂在求仕途中數載不歸。在這種情況下,懷親懷友之情在所難免。原文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愿言追昔愛,情款感四時。美人...[繼續閱讀]
題解這是一首五言古詩,全詩四句,借用采葵傷根進行闡述,告訴世人如何交友的道理。原文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賞讀“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成”,這兩句意思是采摘葵菜,不要弄傷葵根,否則再也不會生長...[繼續閱讀]
題解這首短詩,是《古絕句四首》中的第三首,最早見于《玉臺新詠》,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代的作品。原文菟絲從長風,根莖無斷絕。無情尚不離,有情安可別。賞讀這是一首古體絕句,是一首情詩。菟絲,一種纏繞性寄生草,莖柔弱,呈絲...[繼續閱讀]
題解這首詩歷來被認為是友人送別之作,最早見錄于《文選》,與《結發為夫妻》等四首相對,題為《李陵與蘇武詩三首》。后人則認為,理解為妻子送別丈夫更切合詩意。原文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繼續閱讀]
題解建安十二年,曹操揮師北上,征討烏桓,大勝歸來。統一了整個中原,占領北部中國,確立了戰爭的基礎根據地——河北,并可以此向南征討蜀、吳,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剀娡局?登臨碣石之巔,面對浩渺蒼茫的大海,豪情滿懷遂作此篇...[繼續閱讀]
題解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大軍北上。大破烏桓,取得決定性勝利,并掃除了統一北方的最后障礙,當時他年齡有五十三歲。雖已年近暮年,但壯志未酬,豪氣不減。于是寫下此詩,以激勵自己積極進取,再樹新功。原文神龜雖壽①,猶有竟...[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