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族始祖誕生的神話傳說。據《詩經》等古文獻記載,周族始祖為有邰氏(在今陜西省武功縣西南)之女姜源踩巨人足跡后懷孕而生,一度被認為不祥而被拋棄,故名為棄。長成后善于種植各種農作物,曾在堯舜時代擔任農官,教民耕種,因被...[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周族始祖誕生的神話傳說。據《詩經》等古文獻記載,周族始祖為有邰氏(在今陜西省武功縣西南)之女姜源踩巨人足跡后懷孕而生,一度被認為不祥而被拋棄,故名為棄。長成后善于種植各種農作物,曾在堯舜時代擔任農官,教民耕種,因被...[繼續閱讀]
周族在棄以后曾因政治上的原因流竄到戎狄居住的地區,這對周族的發展十分不利。大約在商朝初年,周族領袖公劉率領周族遷往涇水中游的豳(亦作邠,今陜西栒邑縣西)重新定居下來?!对娊洝す珓ⅰ菲涊d了公劉率領周人遷到豳地后...[繼續閱讀]
周族在豳居住期間,受到北方戎狄部落的攻擊,于是在其領袖公亶父的率領下往南遷居到岐山下的周原(在今陜西岐山縣)。公亶父在這里建立城邑宮室,設置官吏,貶損戎狄風俗,奠定了周人國家的雛形,并且利用良好的自然條件組織族人疆...[繼續閱讀]
西周封國吳的早期歷史傳說。周太王欲傳位少子季歷,長子太伯(一作泰伯)、次子仲雍窺知其意,相約逃往荊蠻,以讓季歷。太伯、仲雍到荊蠻后,改從當地風俗,斷發文身(截去長發,在身上刺上花紋),相繼被立為當地君長,號為勾吳,即后來...[繼續閱讀]
公亶父傳位季歷(或稱王季),正當商王武乙時代,周族和商王朝建立了友好關系。季歷在商的支持下,對今山西境內的戎狄部落展開了進攻。古本《竹書紀年》說,武乙時代,季歷曾“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文丁時代,又曾先后征伐燕京...[繼續閱讀]
周文王治理岐周的事跡。周文王(名昌)繼季歷為君,繼續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據地。他對內奉行“德”治,提倡“懷保小民”,發展農業生產,采取“九一而助”的方法調整剝削關系;對外招賢納士,許多周族以外,甚至商朝統治區的賢才,如...[繼續閱讀]
周文王訪求賢才的故事。據《史記》稱,姜尚(又稱呂尚、呂望、姜子牙、姜太公、師尚父)本“東海上人”,懷才不遇,年已垂老,聽說周文王敬老尊賢,前往投靠。文王將出獵,姜尚故意在渭水邊釣魚,以謁見文王。文王同他談話,了解到他...[繼續閱讀]
周文王發展壯大周族勢力的舉動,引起商朝統治集團的恐慌。商紂王的親信崇侯虎暗中向紂進言說,西伯(指周文王)到處行善,樹立威信,諸侯都向往他,恐不利于商。紂于是將文王拘禁在羑里(今河南湯陰縣北)。文王手下大臣閎夭等人搜...[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