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這一天,人們要用溶化了沙糖、奶油、奶酪、水的白面捏出許多燈盞,家貧的捏幾百盞,家富的捏一千盞,一圈一圈擺在銅盤或木盤里。芨芨棍兒上纏上新棉花,插進燈里作為芯子。再用小壺把酥油融化,一盞一盞灌滿,任其自然凝固。...[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每到這一天,人們要用溶化了沙糖、奶油、奶酪、水的白面捏出許多燈盞,家貧的捏幾百盞,家富的捏一千盞,一圈一圈擺在銅盤或木盤里。芨芨棍兒上纏上新棉花,插進燈里作為芯子。再用小壺把酥油融化,一盞一盞灌滿,任其自然凝固。...[繼續閱讀]
阿拉善蒙古族習慣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準備炸馃子,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炸馃子日”。為春節準備的馃子有特殊的炸法。在炸馃子之前,先用面捏出青蛙或公羊的形狀,頭朝下固定在油鍋邊。據說這樣可以增加馃子的色澤。新年的馃...[繼續閱讀]
大年三十這天,孩子們從睡夢中醒來時,大人們就會囑咐:千萬不要吵架生氣,更不要說不吉利的話。因為人們總是喜歡在過年時多討些好口彩,希望一切順利。孩子們在三十這天都迫不及待起個大早,三五成群地拿著香火放炮仗。孩子們...[繼續閱讀]
阿拉善蒙古族稱農歷臘月三十的夜晚為“畢圖乃素”(封閉),認為除夕晚上一切都是封閉的,所以要吃蒸餃或包子。餃子餡兒一般為大蔥調牛、羊肉。除夕夜包餃子時里面要包進銀戒指、銅錢、鹽、紅棗等物,如果誰吃到其中的某一個...[繼續閱讀]
除夕夜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守歲。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之后,全家人一起下棋,玩帕爾計(骨牌)、沙嘎(游戲名)等,有的玩到通宵。因為老人們說“深夜的時候神仙...[繼續閱讀]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要早起,梳洗干凈后,穿上節日的盛裝,熬茶,燒香點佛燈,生火,獻上各種糖點、酒,燒杜松葉,向阿拉善山(賀蘭山)的神靈磕頭祈禱。然后牽來公駝或公羊,在其脖子正面系上哈達,脖子和頭頂涂抹奶子、奶油,順時針繞蘇力...[繼續閱讀]
拜完神靈和蘇力德回來后,小輩要讓長輩坐下,將哈達以兩個長邊對折,對折口要朝向對方,舉到長輩哈達下面,碰一碰,躬身下拜說“阿木爾賽奴”(安康)等吉祥話,用右手互遞鼻煙壺請安問好,但不能與未出嫁的姑娘互遞鼻煙壺。小輩們先...[繼續閱讀]
喝過新年茶后,全家人要騎著事先準備好的駱駝和馬,向各自的幸運方向行走六里左右,選擇干凈的高地,點火焚香,燃放爆竹,揚起象征勇氣、印有天馬圖案的彩旗,然后順時針轉到財運旺盛的方向走回家。蒙古族人把這種儀式叫作“踩福...[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