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醫學教育 > 列表
    醫學教育 共有 123762 個詞條內容

    治療

        指醫學上運用藥物和非藥物(包括心理學和體育)等手段減少病人痛苦,使疾病得到控制、好轉或痊愈的過程。主要包括去除病因,控制和消除癥狀,改善功能的不平衡狀態,恢復機體的正常生理機能和心理功能,增加病人的一般健康等。治...[繼續閱讀]

    醫學教育

    誤診

        指對疾病本質的判斷與實際病情不符。它是臨床認識中的主客觀相背離,是對疾病本質的歪曲反映。廣義地說,誤診還包括漏診和延遲診斷。誤診難免導致誤治,將給病人帶來危害,是臨床醫師力求避免的。誤診的原因較復雜,有醫師的學...[繼續閱讀]

    醫學教育

    機械論

        是指以機械的(力學的、物理學的)觀點去認識自然現象的機械唯物主義。形成于17世紀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早期。機械論者看不到自然界物質運動形式的多樣性與統一性,把一切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把整體看作部分的機械總和。在生...[繼續閱讀]

    醫學教育

    還原論

        指把物質的高級運動形式歸結為低級運動形式,用低級運動形式的規律去代替高級運動形式的規律的形而上學觀點。在生命科學中,表現為把復雜的生命運動看成只是簡單的原子、分子的運動。認為高級運動形式完全可以“還原”為低...[繼續閱讀]

    醫學教育

    有機整體論

        是指對生命有機體的一種總看法。它把機體看作是各個層次緊密結合、整體和部分不可分割、內外環境相互聯系、具有整體功能的統一體。是醫學的辯證人體觀、生命觀、疾病觀和治療觀的基礎?,F代醫學揭示,人體是由多層次結構...[繼續閱讀]

    醫學教育

    體質論

        是指人體疾病的發生完全與外界因素無關,僅決定于人體本身病理性體質特點的疾病觀。它最早是由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他主張體液病理學,在《論體液》和《論圣病》等著作中,認為健康就是人體中的血、痰、黃膽、黑...[繼續閱讀]

    醫學教育

    單因論

        是指人體疾病的發生單純決定于某種病原體入侵這種特殊外部原因,而與機體內在因素無關的疾病觀。它與體質論相反,是一種外因論。它始原于德國的細菌學家柯赫(1843-1910年)在巴斯德發現了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對某些動物感染發生傳...[繼續閱讀]

    醫學教育

    應激學說

        是指認為生物機體、器官、組織對環境變化帶來的刺激發生反應的應激特性,是生物的基本特性的理論。它是由加拿大生理學家塞里于20世紀30年代創立的。被視為生理學和醫學中的一個基本理論。17世紀,格立遜提出應激性概念;18世紀...[繼續閱讀]

    醫學教育

    內穩態學說

        是指由于機體的生理調節作用,生物體內的細胞與其周圍的各種液體組成的“內環境”經常保持著穩定狀態,使細胞得以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的生理學理論。18世紀后半葉,由于實驗生理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形成了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概...[繼續閱讀]

    醫學教育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是著名法國生理學家、現代生理學奠基人之一貝爾納德的醫學方法論著作,出版于1865年。貝爾納德在生理學上的重要發現有肝臟的產糖功能、血管運動神經及其功能和胰液分解中性脂肪的功能等。該書是貝爾納德從自然科學唯物主義...[繼續閱讀]

    醫學教育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