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二氧化碳和血紅蛋白的氨基結合即成為氨基甲酸血紅蛋白。這一反應無需酶的催化,迅速、可逆,主要調節因素是氧合作用。氧合血紅蛋白與二氧化碳結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的能力比氧離血紅蛋白的小。在組織里氧合血紅蛋...[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部分二氧化碳和血紅蛋白的氨基結合即成為氨基甲酸血紅蛋白。這一反應無需酶的催化,迅速、可逆,主要調節因素是氧合作用。氧合血紅蛋白與二氧化碳結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的能力比氧離血紅蛋白的小。在組織里氧合血紅蛋...[繼續閱讀]
又稱氨苯硫脲。屬于抗結核抗麻風類藥物。能抑制結核菌及麻風菌。與鏈霉素、異煙肼聯用,能相互延續或防止耐藥性的出現??捎糜诟餍突顒有越Y核病,尤適用于支氣管內膜結核及其他的黏膜結核、淋巴結核的治療。還可治療麻風病...[繼續閱讀]
是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根據發病部位分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及年長兒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類型的白喉多見于幼兒。臨床特征為咽、喉、鼻等處形成假膜,以發熱、乏力、食欲不振、面色...[繼續閱讀]
屬于棒狀桿菌科,棒狀桿菌屬,為白喉的病原菌。是棒狀桿菌屬最常見的致病菌。菌體細長稍彎曲,一端或兩端膨大,革蘭陽性,大小為(2~5)μm×(0.5~1)μm,排列散亂如火柴棒,或呈L、V、Y字形及柵狀等。美藍染色時菌體著色不均,在一端或兩...[繼續閱讀]
是白喉的并發癥,多見于幼兒,常為繼發細菌感染。白喉患者特別是假膜向下延伸到氣管、支氣管時,易發生肺部炎癥。白喉作氣管切開后,若護理不當,也易并發肺炎。治療原則同白喉,見白喉條。...[繼續閱讀]
最早認為白三烯僅由肺的肥大細胞在抗原刺激后產生,后來發現在血小板、白細胞、巨噬細胞等也產生該物質。它的代謝過程主要在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血漿進行。嗜酸性粒細胞的過氧化物酶釋放的H2O2能滅活白三烯。白三烯...[繼續閱讀]
是花生四烯酸經5-氧化酶途徑形成的代謝產物,白三烯通過與特異性受體結合而發揮其生物學作用。目前認為,白三烯是哮喘發病過程最重要的炎性介質,它不僅能收縮氣道平滑肌,且能促進炎性細胞在氣道聚集,及促進氣道上皮細胞、成...[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