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的單核細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細胞,仍能分裂增殖,但吞噬能力極弱。單核細胞在血液中3—4天后即進入肝、脾、淋巴結和漿膜腔等部位,并轉變為巨噬細胞。在轉變為巨噬細胞的過程中,細胞體積增大,其中的溶菌酶等含量也增多...[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血液中的單核細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細胞,仍能分裂增殖,但吞噬能力極弱。單核細胞在血液中3—4天后即進入肝、脾、淋巴結和漿膜腔等部位,并轉變為巨噬細胞。在轉變為巨噬細胞的過程中,細胞體積增大,其中的溶菌酶等含量也增多...[繼續閱讀]
淋巴細胞也稱為免疫細胞。近十幾年來發現,形態相似的淋巴細胞在功能上是有差別的,根據它們發育的部位、表面特點及功能的不同,至少可分為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兩大類。骨髓中生成的原始淋巴細胞,有一部分遷移到胸腺中并在...[繼續閱讀]
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細胞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因而不是具有完整結構的細胞。形狀常不規則,直徑約2—4微米,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約有10—30萬個。正常人因外傷造成小血管破裂出血后可自然止血,與血小板的功能有密切關系。首先,創傷出...[繼續閱讀]
當血液流出血管外數分鐘后,其中逐漸出現許多粘性絲狀的纖維蛋白,越來越多,并重疊交錯形成一個海綿狀網,把血細胞網羅在里面,使原來液體的血液變成了半固體的血液塊,即發生了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血液中一系列化學反應的結...[繼續閱讀]
臨床上進行血液生物化學檢驗時,有時要全血,有時需要血漿,有時需要血清。它們有何不同?怎么才能得到?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都包括在內的血液(即血細胞與血漿全部)。血漿是從人體抽出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劑后,即在沒有發生凝固...[繼續閱讀]
滲透壓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特性。滲透壓的高低取決于溶液中溶質的顆??倲?。血漿中全部溶質形成的滲透壓為310毫滲單位,相應于標準狀況下7個大氣壓或5330mmHg。血漿的滲透壓幾乎都是由血漿中溶解的晶體物質形成的,血漿中的晶體...[繼續閱讀]
正常人的血漿是近乎中性的弱堿性液體,pH值變化于7.35—7.45。雖然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經常有各種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血液,但pH值卻相對穩定,只在很小的范圍內變動。例如劇烈運動時,肌肉產生的大量乳酸和CO2進入血液,血漿的pH可稍...[繼續閱讀]
不論什么原因引起急性大量失血時,輸血常常是搶救生命的緊急措施。但不是任何人之間均可進行相互輸血的,這是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血型,必須血型相合才可以輸血,否則,輸入的紅細胞會凝集在一起,從而堵塞血管和引起血管內溶...[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