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位手法】1.后脫位(1)采用“拔伸外旋法”復位:患者仰臥于地板上,助手按住兩側髂前上棘固定骨盆。醫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托在患肢腘窩處,牽拉扶正使患者髖膝關節各屈曲90°。首先醫者在患肢內旋內收位沿股骨縱軸向前...[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復位手法】1.后脫位(1)采用“拔伸外旋法”復位:患者仰臥于地板上,助手按住兩側髂前上棘固定骨盆。醫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托在患肢腘窩處,牽拉扶正使患者髖膝關節各屈曲90°。首先醫者在患肢內旋內收位沿股骨縱軸向前...[繼續閱讀]
新登有一位藥店老板左股骨骨折,找了好多醫院效果都不佳,眼看要落下殘疾了,就慕名來到東梓關。張紹富用手法幫她重新接骨。治愈后,她在自家藥店門口貼了一張告示:“上圖山有一位神醫,大城市看不好的病能在他這里手到病除。...[繼續閱讀]
家族傳承、師徒傳承是中醫尤其是民間祖傳醫術的傳統傳承方式。張氏骨傷療法歷代主要代表性傳承人有:創始人張永積(1788—1862年),道光年間開始從醫;第二代傳人張士芳(1855—1924年),又稱張郎生、張蘭生;第三代傳人張清高(1889—1...[繼續閱讀]
1.張紹富張紹富(1922—1992年)為張氏骨傷療法第四代傳人,系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浙江省名中醫、主任中醫師。他自幼從父習醫,刻苦鉆研,使祖傳醫術發展成為理論體系完善、學術內涵豐富、療法獨樹一幟的中國中...[繼續閱讀]
張氏骨傷療法自創始人張永積開始,醫技代代相傳,經張士芳、張清高等人的刻苦鉆研,博采眾長,精心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診療技術,手法整復、杉樹皮小夾板固定、百草膏外敷、中藥湯劑內服等已經基本形成。在清末,上圖山張氏骨...[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