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來源于飲食水谷,是通過脾胃、小腸和大腸吸收飲食水谷中的水分和營養而生成的。飲食水谷經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肝的疏泄、小腸的受盛化物與分別清濁、大腸的傳導變化等生理活動而完成津液的生成過程。...[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津液來源于飲食水谷,是通過脾胃、小腸和大腸吸收飲食水谷中的水分和營養而生成的。飲食水谷經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肝的疏泄、小腸的受盛化物與分別清濁、大腸的傳導變化等生理活動而完成津液的生成過程。...[繼續閱讀]
津液的輸布和排泄,主要是通過脾的轉輸、肺的宣降和腎的蒸騰氣化,以三焦為通道輸布于全身。脾氣散津,有“灌溉四旁”的功能。脾一方面將津液上輸于肺,由肺的宣發和肅降,使津液輸布全身以滋潤和灌溉各組織器官;另一方面,又可...[繼續閱讀]
(一)滋養機體津液是液態營養物質,對機體有滋潤濡養作用。津液布散于肌表,則滋養肌膚毛發;流注于孔竅,則滋養和保護眼、鼻、口等;灌注于臟腑,則滋養內臟;滲入于骨髓,則充養骨髓、腦髓和脊髓等;流于關節,則對關節起著潤滑作用...[繼續閱讀]
精是氣的物質基礎。精能化生氣,而氣的功能活動又能產生精。如元氣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脾胃受元氣的激發和推動,充分發揮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則又不斷充養先天之精,并維持其主生長發育的功能。故先天之精充盈...[繼續閱讀]
氣與血都來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腎中精氣。但兩者又有不同之處,氣的功能以推動、溫煦為主;血的功能則以營養、滋潤為主。在屬性上,氣屬陽,血屬陰。氣與血在生成、輸布(運行)等方面關系密切,其相互關系可概括為“氣為血...[繼續閱讀]
氣屬陽,津液屬陰,氣和津液的關系,與氣和血的關系相似。氣和津液均源于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微,在生成和輸布過程中有著密切的關系。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依賴于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和氣的氣化、溫煦、推動和固攝作用;而氣在...[繼續閱讀]
血和津液,都是液體,都以營養、滋潤為其主要功能,與氣相對而言,兩者均屬陰。在生理上,津液是血的重要組成部分。血的清稀部分,滲出脈外,也就成為津液。由于津液和血可以相互轉化,故有“津血同源”之說。在病理情況下,血和津...[繼續閱讀]
經絡學說是古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和不斷發展起來的,多少年來一直指導著中醫臨床各科的診斷和治療,與針灸醫學的關系尤為密切。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有路徑、途徑的含義,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繼續閱讀]
經絡學說的形成,可能通過以下途徑:(一)“針感”等傳導的觀察針刺時會產生酸、麻、重、脹等感應,稱為“針感”。這種“針感”常沿著一定路線向遠處傳導。古代醫學家經過長期觀察,逐步了解到人體各部有復雜而又有規律的聯系...[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