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便意,無力努掙,腹脹納呆,神疲氣怯。舌淡,苔薄;脈虛。...[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本病治療的目的主要是祛除潴留于直腸內的糞便,恢復腸道蠕動功能,建立排便反射。對于患兒父母的健康教育、合理使用瀉藥的指導及對患兒的心理疏導非常重要。...[繼續閱讀]
5.2.1 腸胃積熱證治法:消積導滯,清熱潤腸。主方:枳實導滯丸(《內外傷辨惑論》)加減。常用藥:枳實、大黃、黃芩、黃連、神曲、茯苓、白術、澤瀉。5.2.2 肺脾氣虛證治法:補益肺脾,行氣潤腸。主方: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繼續閱讀]
5.3.1 口服藥物治療可配合瀉劑短期使用,藥物的選擇以無毒副作用、不產生藥物依賴性為原則,主要包括膳食纖維、益生菌和益生元、乳果糖和聚乙二醇4000等。5.3.2 灌腸療法對于部分糞便潴留嚴重并有繼發性直腸擴張的患兒,可用灌...[繼續閱讀]
養成定時進餐、休息、排便的習慣。三餐以米、面、粗糧為主食,避免進食過多動物性食物,同時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新鮮蔬菜、水果、豆類和谷類制品。保證正常液體攝入量。保證正常運動量。...[繼續閱讀]
在每日清晨或早餐后對患兒進行排便訓練,做到定時排便,一般在早餐后30~60分鐘進行;限時排便,每次5~10分鐘較適宜。早晨借助胃—結腸反射的“餐后早期反應”及“餐后晚期反應”訓練排便容易建立條件反射而養成排便習慣。在不...[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