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 列表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共有 698 個詞條內容

    三、影響氧解離曲線的因素

        Hb與O2的結合和解離受H+濃度、PCO2、體溫、紅細胞內2,3-DPG的影響,H+濃度增高、PO2升高、體溫升高、紅細胞內2,3-DPG的增加,氧解離曲線右移,反之氧解離曲線左移。氧解離曲線右移,有利于組織中毛細血管的血液釋放O2。簡單的記憶方法...[繼續閱讀]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四、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CO2以物理溶解,碳酸氫鹽和氨基甲酸血紅蛋白三種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圖2-4-2)。溶解的CO2也遵循Henry定律,溶解的量與其分壓成正比。但由于CO2的溶解度是O2的20倍,溶解的CO2比溶解的O2多。溶解的CO2和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只占CO2總運輸量的...[繼續閱讀]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一、代謝的自反饋調節

        論及呼吸調節,不言而喻大家會聯想到代謝的負反饋調節,呼吸的代謝調節源于經典的醫學研究與文獻報道,為大家所熟悉。在結構上,中樞、外周的化學感受器和腦干呼吸中樞參與了調節作用。動脈血氣的異常通過中樞和外周的化學感...[繼續閱讀]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二、高級中樞神經系統的前反饋調節

        高級中樞神經系統對呼吸的調節(以下簡稱為皮層調節)是指伴隨行為所發生的通氣變化。近來研究發現呼吸形式隨著警覺、情緒和認知活動而變化。與代謝的負反饋調節不同,皮層調節是前反饋調節,即在血氣出現異常而引起負反饋調...[繼續閱讀]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三、呼吸中樞的適應能力

        前反饋調節的形成賦予呼吸調節系統良好的適應能力,面對瞬息萬變的內外環境和復雜的行為活動,呼吸調節系統自如地改變呼吸以適應需要。這一點可以從變化多端的呼吸形式(呼吸形式的變異性)和恒定的動脈血氣中不難看出。因此...[繼續閱讀]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四、巴甫洛夫學說與前反饋調節的形成

        如果把代謝的負反饋調節看做是先天固有的非條件反射,那么皮層的前反饋調節則是在非條件反射(代謝調節)的基礎上,后天形成的。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在建立條件反射學說乃至認識中樞神經系統基本活動形式方面,做出了杰出...[繼續閱讀]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參考文獻

        1.Adams,A,&McArthur,C.(1997).PulmonaryFunctionTesting:TrendsandTechniques.RespiratoyCareClinicsofNorthAmerica,3(2),221~2332.Adams,L,Moosabi,S,&Guz,A(1992).Ventilatoryresponsetoexerciseinmanincreasesbypriorconditioningofbreathingwithaddeddeadspace,...[繼續閱讀]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一、血紅蛋白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調節

        (一)血紅蛋白的基本結構運載氧(O2)和二氧化碳(CO2)的功能主要依靠血紅蛋白來完成。血紅蛋白(Hb)是紅細胞的主要蛋白質成分。血紅蛋白是空間結構較早得到闡明的蛋白質之一。結構極為復雜。血紅蛋白有四個亞基,因此是四聚體,分子...[繼續閱讀]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二、H+、CO2和2,3-二磷酸甘油酸(DPG)對血紅蛋白結合O2的影響

        (一)H+濃度和CO2分壓(PCO2)對血紅蛋白與O2結合的影響——Bohr效應Bohr效應(Bohreffect)是指H+濃度(pH)對血紅蛋白與O2的親和力(或氧解離曲線)的影響。具體說,當血液的H+離子濃度增高(pH降低)時,Hb對O2的親和力降低,有助于血紅蛋白穩定于脫氧...[繼續閱讀]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一、肺的中間代謝

        肺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通過提供所需的氧,帶走產生的CO2,以支持其他器官的中間代謝。肺的各種細胞組成,為肺完成氣體交換功能提供了完整的結構保證。然而肺細胞本身也利用氧,產生CO2和ATP,以適應它們的代謝需求。在細胞學上,肺是...[繼續閱讀]

    中西醫結合呼吸病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