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耳解剖學 > 列表
    耳解剖學 共有 94 個詞條內容

    第一節 胚胎學

        外耳是由外胚層第一鰓囊的整個上部分發育而來。由于外胚層在深處不斷增殖而產生細胞索帶并連接咽鼓管:上皮片塊。該細胞索帶逐漸成管狀,隨后形成外耳道。在鰓裂高部位周圍產生六個芽基。典型的三個芽基為兩個第1鰓弓各自...[繼續閱讀]

    耳解剖學

    一、耳廓

        這是一塊纖維軟骨板自行折疊成形的結構,借纖維軟骨使之具有固定性、硬度、形狀及方向性。(一)位置(圖2-1)耳廓借其前1/3中部連于頭顱外側壁并由此保持其部位的正常狀態,位于乳突的前方,顳部的下方,顳頜關節和鰓區的后方。大概...[繼續閱讀]

    耳解剖學

    二、外耳道(圖2-9)

        外耳道為一條由軟骨部和骨部組成的管道,接壤于耳廓并延至鼓膜。外耳道與耳廓存有分界線,但二者難以分開。(一)形狀個體差異很大??偠灾?外耳道呈一橫置彎曲柱狀,方向由前向后,而非直行。外耳道在自身的內部前下壁轉彎行...[繼續閱讀]

    耳解剖學

    一、鼓膜

        鼓膜實為兩部不等大的重要組成部分:緊張和很重要的松弛部。胚胎學:最早鼓膜自咽鼓管背端和外耳道深端近處發育而來。在內胚層和外胚層細胞之間自行插入一層間葉組織,后者組成鼓膜緊張部最早的纖維層。到第6個月時,鼓上隱窩...[繼續閱讀]

    耳解剖學

    二、聽骨鏈

        3個小聽骨:錘骨、砧骨和鐙骨,借關節相連接。被蓋鼓室黏膜,三者形成一鏈,由鼓膜經鼓室到卵圓窗,借韌帶以使聽骨鏈保持平穩。通過2條鼓室肌肉調節聽骨鏈傳動。(一)胚胎學錘、砧二骨來自接于Meckel軟骨的第1鰓弓中胚層。鐙骨有二...[繼續閱讀]

    耳解剖學

    第一節 解剖簡述

        鼓室為一骨匣,居于外耳和中耳之間,成為一個氣室,向前借咽鼓管與咽腔,向后借鼓竇和鼓竇入口與乳突腔相通,為聽骨鏈的一個隱藏室,位于鼓膜和卵圓窗之間的機械成分(圖4-1)。這種解剖配置是為了保證其傳音機理。d...[繼續閱讀]

    耳解剖學

    第二節 胚胎學

        鼓室在間葉組織中自行發育成器官,該組織恰為第1和2鰓弓耳泡囊向外并融合在一起的:外胚層憩室進而發育成外耳道;內胚層憩室形成中耳的被蓋。黏膜原基來自內胚層第一囊的憩室:咽管-鼓室管(Kölliker管)。此管僅在起初與即將形...[繼續閱讀]

    耳解剖學

    第三節 總論

        鼓室是由顳骨的三部分組成:①巖部錐體的中1/3,整個內部,在此形成一個空間;②顳骨鼓部和鱗部組成外部(圖4-2)。圖4-2鼓室結構:巖部形狀:放大觀為一具有6個面的不規則平行六面體,前端展平,高處中間部分縮窄(雙凹面鏡狀)。方向:其前...[繼續閱讀]

    耳解剖學

    一、外壁(圖4-3)

        復雜,包括:(一)鼓膜圖4-3外壁(內面觀)鼓膜封閉著10mm直徑的孔道,呈一破裂環形,并由此連接外耳道和鼓室。此孔略向壁中央的下前方傾斜,其組成:①在其下3/4區由鼓環,向上由Rivinus切跡相隔;②在其上1/4區由顳骨腳或鱗部之基底相隔。皆...[繼續閱讀]

    耳解剖學

    二、內壁(圖4-4)

        圖4-4內壁:鼓膜和鱗部摘除術后之外壁1.內壁結構是顳骨巖部由一個間斷的水平隆起分成兩部分,致內壁為二層:(1)向前:為鼓膜張肌管的鼓部:長5mm;限于彎隆起,斜向下、外和上方,位于:①咽鼓管口內上部的前端;②面神經管第2部分顯露下...[繼續閱讀]

    耳解剖學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